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 古诗两首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是两首“新”古诗,过去没有选入过教材。我不知道老师们对这两首诗熟不熟,至少我是不大熟悉的。所以备课第一步:读教材,对我而言很重要。

先读《望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君山上有许多名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长庆四年(824)转任和州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写的。

诗人途经洞庭望见了什么呢?他看见的是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华,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为何今夜如此静谧呀?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容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

第三行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这白色银盘里一枚可爱的青螺。过去也有人用“青螺”来表示古时妇女的发髻,如果把这座美丽的君山比作小妇人可爱的发髻,也不乏其美呀。

再读《峨眉山月歌》。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我马上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孩子们朗朗上口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还有《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许导入课题就可以由此进。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所写。为谋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美景时,感怀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诗中一方面流露出诗人出蜀的急切心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诗人的依依乡情。所以,这首诗,看似咏月,实则抒发怀乡之情。

这首诗妙就妙在:短短四行诗共二十八个字,竟用了五处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却一点儿也不显得单调和堆砌。前两行写作者乘船夜行,抬头仰望,半轮皎洁的秋月高高地挂在峨眉山头,“秋”字因为诗歌押韵的需要倒置句末,交代了季节,更显月色之美。低头俯视,月影倒映在平羌江上,随波逐流,随船而行,仿佛是一路相送的亲人朋友。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然而峰回水转,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江面愈行愈窄,两岸悬崖峭壁,高耸入云,一路相伴的秋月被高山遮挡,再也看不见了,于是诗人眷恋之情油然而生,他怀想着故乡的亲人、故乡的明月,不知不觉顺江而下就要到渝州了。此诗真实地描摹出作者仗剑出蜀时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辞亲远游时对亲人、故乡的依依不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