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①读准字音:“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 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②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入境、入情、入心的阅读方法,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
2、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加引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课文,我们已经陪伴着作者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那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师:观察句子,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①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呢?
②为什么说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同学们问题抓得真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教师板书: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师:好,以上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中逐步解决。
【设计意图: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感受谈起,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仅仅抓住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去探索。】
(二)、抓住重点,感悟品析榕树的特点
1、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鸟没有?那看到了什么?
2、思考:那文中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呢?
(学生自由读描写榕树的语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读后交流,读懂了描写榕树的那些内容或语句?(学生汇报)
引导答出
①“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有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句话是说榕树枝干多,不可计数,也从侧面讲榕树非常大。
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句话是讲榕树特别大。
③那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这句话是讲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 :枝干不可计数
茂盛:叶多而密
3、“不可计数”怎么理解?为什么会枝干这么多呢?想知道么?
(学生理解“不可计数”)
师:“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什么?(引导答出:叶多、密、茂盛 )
4、从书中知道了这么多,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棵大榕树吧。
(观看榕树近景的视频录像)
(出示媒体课件,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
【设计意图:我们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榕树了解比较陌生,观看榕树近景的视频素材及榕树的幻灯片,有助学生充分认识榕树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5、再读一读描写榕树的语段,看有无新的了解?
(出示文字“我有机会……伸进泥土里。”的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我们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榕树了解比较陌生,观看榕树近景的视频素材及榕树的幻灯片,有助学生充分认识榕树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引导理解:
这是因为土地潮湿,垂下来才会伸进泥土里,天长日久也成了树干,这不仅说明榕树大,也说明榕树很古老。
6、这是榕树特有的美,应该怎样读呢?(师指多名学生读这段话。)
7、继续看书,还有新的发现吗?文中除了描写榕树大、茂盛外,还写了什么?
生根也是根,为什么它会伸进泥土里呢?这说明什么?
引导理解: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些榕树不仅绿,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8、(出示文字投影片)感受榕树的美。
【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到了榕树的大、绿、茂盛,进而感受到了榕树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9、指导用喜爱和赞美的语气读,感情真充沛。
10、看到这美丽的榕树,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1、指导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的感情读。
【设计意图:教师恰当地指导“美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学生头脑中“放电影”。通过多种感官使文字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使他们有了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落实了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12、写榕树这部分中,哪自然段写得最美?(第八自然段)
13、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静态描写。)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句段的理解,品析、认识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从而使重点训练项目得到了渗透,初步感知什么是静态描写。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品析鸟的特点
1、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2、感受“留恋”一词。
3、感受作者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课文第12、13自然段具体写了鸟。)
5、鸟的特点是什么?抓重点词句来说。
引导从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②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来理解。
6、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从什么方面进行描写(动态描写)
(播放视频录像::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7、看录像,用一句话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这里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并渗透环保意识。
8、理解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
学生汇报后小结: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打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学生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至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9、(出示文字投影片)再读最后这句话,感受作者的表达思想。
【这是课文的又一个难点,出示再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意义。】
10、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题)
(生有感情地齐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思考:那么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
师总结:是啊,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由于这里的人们在保护它们。孩子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保护我们的家园,创造幸福的生活!
3、拓展延伸
结合本节课的写作特点,写一处你最喜欢的美景。
板书:鸟的天堂 昨天眼睛骗了“我”
大 枝干不可计数 枝上生根
榕树 茂盛 叶 多 密
(静态)绿
“鸟的天堂” 多 到处鸟声 到处鸟影
鸟的天堂 鸟 快乐 叫 飞 扑
(动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