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的教学重点是感知诗歌凝练的语言以及丰富生动的想象,而感受诗歌深刻的内涵和充沛的情感则是其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诗文中的 “梦”、“土地”、“孕育”来作文章:由“梦”引入,默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由“土地”带入诗境,训练句式,培养斟酌诗歌文字的能力;由“孕育”深入诗心,交流体会、训练朗读,领悟诗歌内涵;最后又回到“梦”进行创作,展现个性的诗句,抓住“梦”思索课题的美感、诗文的意味。
教学流程
一、交流谈话,渐入诗境
1.由“梦”导入,交流谈话。
(师写“梦”字)什么字,读出来?你们做过什么梦?(可怕的梦,奇怪的梦,美好的梦……)
那《种子的梦》属于什么样的梦?(美好的梦。)
2.初步感知,培养语感。
(1)全班同学默读全诗,体会美好的梦。
(2)种子在哪儿做着美好的梦?(在土里)谁能补充补充,让这个诗句美起来?(进行诗的句式训练,激发语言的美感。)
种子在_______的土里做着美好的梦。(褐色褐色的。)
现在描写得很美了,美美地读一读诗句。
二、自主求知,读中感受
1.围绕“土地”学习诗文。
(1)还有哪些诗句也是写土地的?请两位同学分别读第一、二节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土地的诗句。
我藏身在褐色褐色的土地
潜身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我却憩睡在母亲怀里
(2)我们共发现了3句描写土地的诗句,每一句都很美。在第一句诗中我发现诗人用重复的办法强调了土地色彩的美,那其他两句中你发现什么?(发现这是温暖,充满生机的土地。)
(3)种子的成长需要温暖、需要充满生机的土地,让我们从读中体会诗句的美感。
(师生配合进行朗读。)
(4)读得太美了!现在再让你补充“种子在的土里做着美好的梦。”你会怎么补充?(不填“褐色褐色的”,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理解补充:“温暖、充满生机”等。)
(5)将幻灯中后半句诗“做着美好的梦”修改得更富有诗意,改后品读。(“美好”改成“温馨、甜蜜……”,“做”改成“孕育”。)
2.利用“孕育”突破难点。
(1)除了“土地”,“孕育”还需要大自然给予哪些条件?能从前四节诗中看出来吗?
(2)土地、阳光、水分是“孕育”的基本条件,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孕育”还需要什么?轻声读读这些诗句体会“孕育”还需要什么?
调控策略
幻灯提示:
像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
让梦儿孕育在我的心底……
为了冲破那土层的压力,
我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我思念那明媚的阳光,
我思念那辽阔的大地……
(生可能答,需要“努力”“梦想”“热爱生活”等,老师相机追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你从哪个诗句中读懂的?)
设计分析
“自身的努力”是不易领会到的,这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通过对有关的关键词(带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即化解了难度。
(3)这些诗句你们最想读哪一句诗?(后两句)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幻灯中后两句诗句,结合理解以及板书,通过个别指导、集体朗读,进行朗读训练。)
设计分析
“孕育”不仅需要别人的帮助,更需要自身的努力。这是教材中渗透的重要思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从读中去感受,再通过幻灯带点的提示自主学习加深体会,形成学生自我生成的认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三、以读为主,激活思维
1.还有4节诗,种子梦想着什么?(默读思考。)
2.重点学习第五节。
(1)请学生模仿老师在这一节中最需要加点的地方加点。
(我会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
去迎接春风悄悄的絮语;
我缓缓地伸展腰肢,
好慢慢地挤碎冰雪的妒嫉。)
(2)由“絮语”展开想象。我就是种子,看到我长出绿油油的叶子,春风啊春风你想对我说什么?
(3)由“妒嫉”展开对话。春风的声音多好听啊!可是我却听到了妒嫉的声音,谁妒嫉谁?
(由两组同学当“冰雪”说“妒嫉的话”,由另两组当“种子”回击“冰雪的妒嫉”,展开对话,从而体会种子顽强努力的内心世界。)
(4)齐读这一节。
设计分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仍然延续学习的自主性,更体现了老师促成学生与文本、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的个性情感、语言的发展。
3.重点朗读第六节。
(1)个别读。(“我”终于挤碎冰雪的妒嫉,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谁来读这一节诗?)
(2)指导朗读。(“从诗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朵,什么样的花瓣,什么样的蜜蜂”由此引入,让学生重点体验“鲜艳”“娇嫩而又稚气”“不倦”这些词语的美好。)
(3)欣赏读。(提供诗句所展示的美好情景的录像,让学生欣赏体会,而后配乐朗读,进一步提升读的情感。)
设计分析
这一环节“读”的教学指导,入情入境,体现了课堂的美感与读的美感。
四、凝练诗语,激趣作诗
1.经过传粉,我结出了饱满的果实。看看诗的最后一节,你想成为哪种植物的种子,也来作作诗,诉说自己的梦想。
2.(师擦去“梦”字)学完了诗,你能把“梦”改成其他词语吗?(理想、愿望、心愿)为什么诗人不用“理想”……而用“梦”?(板书:梦)你们就好比种子,祝你们美梦成真!)
设计分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由之前学习中的“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上升到“创造美”,形成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将课堂推向高潮。“梦”字的修改与复原更让诗的语言意境有了无穷的回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