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那边》这篇课文通过三只小螃蟹的话,讲述小螃蟹对大海那边究竟是什么的探讨。课文中三只小螃蟹由“初升的太阳”、“驶往美国的船只”和“高挂的月亮”联想到大海那边是“太阳的家”、“美国”和“月亮的故乡”。课文内容生动,语句优美。最后以“大海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结尾,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带着问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而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大海那边》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创设了一个“童话天地”的情境,将相对枯燥的语文学习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机联系。借助投影,在导入时,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丰富、生动的画面:早晨,海对面的天空现出美丽的玫瑰色。静静的海滩上,三只早起的小螃蟹,挥动着大钳在做体操。三只螃蟹一、二、咔嚓、咔嚓、三、四、咔嚓、咔嚓、五、六、七、八、咔嚓、咔嚓……就像听从指挥一样,它们一边做操一边在讨论,大海那边究竟是什么呢?然后出示课题《大海那边》,让学生读了课题质疑。短短的时间,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迅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的学习的乐趣,唤起了学习的欲望,乐于学习。
2、创设情景,想象说话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习枯燥乏味,学生易疲劳。为了避免这类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分角色读、师领读、演一演等,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结构有张有弛。其中投影和录音起到了优化课堂的作用。《大海那边》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加上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因此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课文中的“三只小螃蟹认为大海的那边是什么呢?”时,我设计了说话练习:“(1)第一只螃蟹认为海的那边是______,因为________。(2)第二只螃蟹认为海的那边是______,因为______。(3)第三只螃蟹认为海的那边是______,因为______。”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填完整;然后设计了给课文画面配音。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听听、看看、说说、练练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小螃蟹看到的景物以及他们的联想。为了让学生学会语言的迁移,我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展开合理的想像:“我站在大海边上,我想大海那边是____?”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能说几句就说几句,同时还关注他们说话的语气、态度,表达是否清楚、完整等。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是静止的,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在脑海中再现场景、画面,通过想象补充完善形象,让学生把脑海中的形象转变成文字,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加强朗读,激发情感
教学中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朗读训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中。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读三只小螃蟹的语言,不仅要读出他们的可爱,还要读出他们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这样层层点拨,学生慢慢就读出味来了,也能体会他们不同的心情,读出恰当的语气。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带着问题,展开想象,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后,启发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站在大海边上,我想大海那边是____?”…… 品读完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吗?”这时,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我想夸夸小螃蟹爱动脑”,有的说:“小螃蟹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学生的回答令人拍手叫好:“我要学螃蟹不满足于在海这边看大海,我也不满足于学一点知识,而要学很多很多知识。”这样的答案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更丰富、更贴切。由于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超越了教材,陶冶了情感。
当然,每一堂课并非十全十美,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头脑中的生活材料有限,在续编故事时不能跳出课文的框架,思维不够宽阔;学生发言的面也不够广,发言总是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针对这些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向学生多多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让小朋友们利用课外时间去尽情地阅读。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