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沪教版五上:《齐白石与李苦禅》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 齐白石与李苦禅 > 齐白石与李苦禅导学案

一、编制目标的依据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最重要的环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课程标准》

首先,目标的确定必须以科学文化为前提,要以课程标准和教学总目标

为依据。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绝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学总目标,要充

分考虑到课程标准要求、年段要求、单元要求、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要求等。课时目标的制定应以总目标为根本依据,紧扣单元目标,努力体现学期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最终目的,有计划地将课程总目标、学期目标及单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落实。

总目标 学期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关联)(体现)(紧扣)(落实)

2 、依据教材——钻研教材,分析教材

二要吃透教材,教师对学习内容(文本)要做到心里有底,而且,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宏观分析,整体观照,重点把握。

(1)确定字词教学的目标。

(2)根据教材的特点确定朗读教学的目标。

(3)根据教材的特点制定语言实践的目标。

(4)准确把握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恰当的阅读教学目标。

(5)适度把握文章的“道”,制定恰当的情意目标。

案例一:《抗日英雄杨靖宇》教学目标对比分析。

这是老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英雄杨靖宇的感人事迹。如果,机械地照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中极易出现“贴标签”的现象。即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杨靖宇言行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说说从中你体会出人物什么样的品质或精神。学生则以“忠于革命、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等标签式的词语来代替自己的感悟。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但实际上他们对文章的体悟没有真正落实到语言文字上。

因此,我们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在分析教材时我们发现,课文叙述了2件事:一件事是为了坚持革命,杨靖宇带领战士吃与树皮;另一件事是杨靖宇遭敌围捕,顽强抗击,直至壮烈牺牲。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许多英雄故事,对英雄人物所具有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多有了解,因此,学生完全能够独立读懂第2件事的内容。所以,在编制教学目标时将这一段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语言实践上——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杨靖宇遭围捕一事,落实了单元重点训练目标。而杨靖宇为什么要带领战士们吃与树皮则是学生无法理解的难点,尤其是杨靖宇说的“吃榆树皮不止是为了活命,更是为了革命。”这句话的含义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究竟该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深入钻研教材后我们可以发现,文中的环境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却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形势的险恶,这也正是杨靖宇之所以要带领战士们吃与树皮的客观原因。准确把握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教学难点的抓手就有了。于是,教师便制定了教学本课的阅读和朗读目标。(略)

也许,大家会有疑问:原本教参中规定落实的“能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这个目标怎么办?首先,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反复滚动的训练过程。另外,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允许我们在教学中“面面俱到”。目标过多不仅难以落实,有时还会淹没重点,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是浮光掠影,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受到削弱。因此,教学目标的编制一定要突出重点。其次,我们要树立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即把各单元教学看成是语文教学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弄清楚各单元之间以及语文教学内部诸系统间的关系,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考虑整体优化。这样制定的目标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了全面;既考虑了单元各篇的相同点,又考虑了相异点,避免了单篇教学的重复性、低效性的劳动。所以,对于“分段”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在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各种分段方法时予以落实。

3 、依据学生——分析学生,以学定教

三要吃透学生的情况,即对学生的素质与各方面的知识现状进行全面把握,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1)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了解学生的能力储备。

(3)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二:《香雪海》教学目标对比分析。

从教材上呈现的教学目标来看,情意目标的表述较为空泛,联系课后练习可以知道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梅园被叫作“香雪海”。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学情,则不难发现,由于现在的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面的扩大,他们见多识广,加之文章语言浅显,“香雪海”一名的由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难点,完全能够自己读懂,无需在课堂中重点教学。他们需要的是积累、运用文中那些优美、精炼的语言。所以,我们以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将教学目标调整为(略),使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语言实践活动。将情意目标定为“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梅花的美。”,使其更为具体、明确。

4、依据教师

5、依据教学环境

二、编制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是:集中、明确和适切。

目标要明确、集中、适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明确”是指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具体的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适切”是指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对情意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达成。

案例三:《生死相随的海鸥》教学目标分析。

在平时的备课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循规蹈矩”的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其实,“教参”仅仅是提供参考的,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例如,撰写教参的教师无法顾及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因此,其教学目标的表述往往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而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份教学目标,则是教师在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以及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字词教学、朗读教学、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和情意目标,清楚地呈现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每一项目标的表述都相当具体,以第2项语言实践目标为例,教师在表述时明确指出了进行语言实践的条件——理解、积累词语;行为——写一段话;标准——介绍海鸥集体营救同伴的场面。情意目标定位在“感受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三、编制目标的步骤

1、确定学习结果。

2、界定条件。

3、陈述标准的水平。

四、目标的有效表述

(一)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

v 教育目标:

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教师作为主体)

u 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会学生…技能”

“培养学生…能力(习惯)”

v 学习目标: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学生作为主体)

举例:“能够… …”

“学会… …”

“懂得… …”

(二)有效行为目标的陈述。

1、行为目标——以学生外在行动的形式来表述。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应当描述在单元和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够做(或产生)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2、有效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说明具体的行为。

(操作性动词,如“识记”、“说一说”、“写出”等。)

(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案例四:《齐白石与李苦禅》教学目标说明。

总之,我们在备课时要摆脱对教参的过分依赖,潜心钻研教材,用心分析学生,树立宏观关照,整体教学的意识,才能避免教学目标的琐碎、繁多,制定出明确、集中、适切的,真正行之有效的行为目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使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

五、各年级有效行为目标例举

一年级:《玩皮球》教学目标(新教材第一册第28课)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 识记 本课生字“玩、球、猴、拍”;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通过教师板演引导学生 了解 汉字“玩”的笔顺。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朗读儿歌 能做到不添字,漏字;在朗读中 初步了解 儿歌内容。

(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3、能模仿儿歌中的“我来拍拍皮球,(皮球怎么样)” 说 一句话。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4、能认识、读准 复韵母au、ou、iu及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 带有这几个韵

(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母的音节。

二年级:《小兔和树的对话》(新教材第三册第38课)

1、能在阅读中 识记 课文中的7个生字。重点读准 “素、产、减、仍”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的音,在教师的指导下 掌握 “套”的笔顺。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在阅读中 体会 小兔看见枫树、桦树、松树的树叶秋天不同的样子时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的心情,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读出 这些句子的不同语气。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3、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 秋天枫树、桦树、松树树叶的变化,并大致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标准)

了解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能根据提示 连贯地 说一说。

(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动词)

三年级:《旅行家树》教学目标(新教材第五册第18课)

1、能认识 本课的6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 理解 “华丽、秀丽、

(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婀娜多姿、寸草不生、肃然起敬、肥沃、贫瘠”, 并积累 这些词语。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能在熟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图片或板书, 运用 积累的课文中的词语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介绍 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生活环境。

(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3、能通过阅读 了解到 旅行家树树名的由来,并能感受到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

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佩之情。

(行为标准)

四年级:《观潮》教学目标(新教材第七册第27课)

1、通过品读课文第五节, 感受到 钱塘江大潮涌潮时的奇特景象,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能有感情地 朗读 第五节, 并尝试背诵。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标准)

2、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并通过资料的补充,

(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条件)

引导学生释疑。

(行为标准)

3、能运用各种方法 理解并积累 课后词语, 尝试运用 所积累的词语写句、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概括段意。

五年级:《齐白石与李苦禅》教学目标(新教材第九册第11课)

1、能独立 学会 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 理解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 并积累 这些词语。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能有感情 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联系课文内容 理解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 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 了解感受

(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齐白石的人品。

(行为标准)

3、能在简要说出课文记叙的两件事的基础上 概括 课文的主要内容。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齐白石与李苦禅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