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
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读好不同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笋芽儿和春雨等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练习朗读,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从朗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准备:竹子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
二、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
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
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
吗?
三、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
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五、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
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部分不能写得太小,第二
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
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六、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相关链接:
1、笋芽儿是人们食用的蔬菜之一,可以鲜吃,制作各种菜肴;可
以腌制,能吃上几个月;可以干制,能吃的时间更长;还可以制作罐头,
销往世界各地,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2、竹子在夏天,是生长期间走向成熟的季节, 躯干由嫩绿色转为
青绿色。竹叶可做造纸的原料。竹子在秋天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生长现
象,可是竹子的地下茎却是生长的旺季。地下茎俗称行鞭笋,行鞭笋有一个生长特点,具有向阳性。一般来说,它只朝三个方向生长—
—东、南、西,不会向北生长。它很顽强,所到之处,不管是石缝,还是
破缸底、墙脚、瓦砾堆,都能穿过去,就是变换了它的体态 (本来是圆
的 ,变成扁的 )也要长过去。竹子在冬天,是最顽强的植物,被誉为
“岁寒三友”之一 。
板书设计:
3、笋芽儿
沉睡的笋芽儿
春雨姑娘弹乐曲
雷公公敲打鼓
我长大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