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通过新闻,学生都知道了2008年5月8日,我国登山健儿把奥运圣火送上了珠穆朗玛峰,但他们不知道这攀登的过程有多少艰难,更不了解1960年我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攀登世界高峰时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这一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崇高的奥运精神。
教学过程:
初学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朗读。
用笔划出文中所有表示登山的具体时间词,并说说在不同的时间内登山运动员在干什么。
2)梳理登山过程。
看着图把登山的整个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3)从所花的时间及路程上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精读课文
1、让我们来看3——5节,看看他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
1)自己默读3——5节,划出描写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句子,并在这些句子中圈出关键词语。
2)学习第三节,补充“第二台阶”的资料,通过动词体会攀登的极端困难。
3)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怎么做,怎么说的?理解 “斩钉截铁”
4)队员们犹豫什么?
想象说话:队员们犹豫了,如果照着刘连满说的做, ,
如果不照他的话做, 。
5)可是为了能够攀登上珠峰,尽管不愿意但没办法,引读“队员们只好……”。
6)逾越过了第二台阶,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继续交流。
7)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们呢?是啊,一句话,为了攀登上世界第一高峰,为了中国的荣誉,引读“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
8)1960年5月24日凌晨4时20分,中国登山队在世界第一高峰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国第一个从北路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逾越了“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擦去“不可”)
2、出示攀登到顶峰的图片。
1)你看了有什么要问的吗?
2)刘连满为了队员能登上第二台阶而甘作人梯,没有登上珠峰,那他现在在哪儿?他后悔吗?
1)当记者询问刘连满这个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媒体出示采访刘连满的记录。
刘连满:我不后悔!我的队员上去了就是我上去了,就是我们中国上去了。
2)通过读了刘连满的采访,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一、借助补充阅读,丰富知识,提高认识。
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上网阅读、课外书籍阅读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地了解“珠穆朗玛峰”,了解“登山运动”,使得学生在上课伊始就与课文产生似曾相识之感,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借助媒体,加深体验,产生共鸣。
导入新课时,我通过媒体播放“珠穆朗玛峰”的画面,配以教师的解说给学生提供生动的背景资料,学习课文第三小节时,向学生介绍“第二台阶”,填补学生认知的空白点,拉进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然后通过朗读描写他们遇到困难的句子,是学生感悟体验攀登的艰辛,对登山健儿能攀上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产生由衷的敬佩,对我国登山健儿的顽强毅力、奉献精神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教学最后,我出示登山勇士登上峰顶,展现五星红旗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的情被这一景煽动后,再来读文中的句子,此时学生的体验、感悟再一次得以升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