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教学难点
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预习,查工具书理解字词,查找资料扫清障碍。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诵后的体会。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
4、学生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环节
交流: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
自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难读好的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标出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
3、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互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2、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品读: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第1自然段:希望
(1)诗中描述了哪些情境?
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山丹丹
(2)你想到了什么?
“雪莲”喻指纯洁;“乳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四位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3、4自然段:养育
放声朗读。
(1)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除了书上的,你还有哪些?学生试着说一说。
(2)谈对千年文化、中华精神的理解。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四位合作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三、四段诗句。
第5自然段:历程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你读出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你读出了什么?改革开放。
四位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五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誓言
交流不明白的诗句。指导朗读。
四位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6、7、8自然段诗句。
美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播放课件,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延伸:收集、朗诵爱国诗歌,课外小组以“祖国在我心中” 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8* 中华少年
赞美
自豪 爱国
决心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有两个亮点:在教师有效地指导下,学生有效地读书;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运用。
1、学生有效地读书
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等多种形式地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运用。
在美读:体会诗人的情感环节,播放课件,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多媒体课件在本课起烘托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下,很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与作者、与文本合二为一。
学情表现:
绝大部分学生学情高,调动一切积极性投入到课堂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