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教科版五上:《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故乡的芦苇 >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见过芦苇吗?(生答。)

2.师:我们生活在北方,很难见到芦苇。在本文作者的故乡,生长着许许多多朴实无华,绿如轻纺的芦苇,给他留下了甜蜜的回忆。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去看看——故乡的芦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三、品读课文

过渡: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许多梦幻般的记忆,为什么让“我”尤为难忘的却是芦苇呢?

1.赏芦苇美景。(学习2~4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课文。

⑵说说:你在读中感觉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引导说出:绿、美,师相机板书。)课件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①指名读句子。

②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引出:比喻句。)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说一两个比喻句呢?

③师指导朗读。

④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老师真想来感受一下,让我读一次,好吗?

⑤师读,生观察。读后问:你观察到什么了?你从老师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⑥生反复练读:分组读、指明读、齐读等。

⑦练说叠词:请同学们说一说句中运用了哪些叠词,你还能说出别的叠词吗?

课件出示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

①哪些同学喜欢它,就站起来读一读。

②全班齐读。

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句子吗?谁站起来说一说。(引导说说拟人句。)

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一份快乐。

2.忆童年趣事。(学习5~7自然段。)

⑴生以4人为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自学要求:

①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讨论。

②朗读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读出“趣”来。

⑵生汇报自学情况。

全班交流,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①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②师生评价:

师:此时,我已经陶醉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真快乐啊!你看,孩子们吹得多起劲啊!(指导观察插图。)

生边想边朗诵第5自然段。(配轻音乐。)

师:我们不仅用芦叶吹出美妙的歌曲,还把它们折成绿色的芦叶船,别提多有趣了!

(师引导学生读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师: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生自由发言。)

⑶师:吹芦叶、折芦叶船多有趣啊!可是,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现在,我想跟着作者一起去芦苇丛中捉纺织娘,你们想去吗?

(指名读第7自然段。)

师:你喜欢这一段吗?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生练读:指明读,自由读,齐读。)

师: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纺织娘,帮助学生理解。

⑷练习背诵:把你最喜欢的一部分背下来。

过渡:故乡的芦苇多美啊!它曾给“我”留下了这么甜蜜的回忆,让“我”永远不能忘怀。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直接表达这种情感的语句吗?

3.学习第1、8自然段。

仔细品读,对比说说这两段有什么特点。(前后照应。)

四、拓展训练

师:我们在课文中感受了作者对故乡芦苇的情感,同时还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你能不能也来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和童年趣事呢?

《故乡的芦苇》教学反思

《故乡的芦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内容大致上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物”,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文章再从“故乡的芦苇”这个“点”上引入第二层 ——“忆趣”,通过回忆用芦叶吹歌,折芦叶船,在芦苇丛中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

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本单元以“热爱家乡”为主题,文章都具有语言美和情感美的特点,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对家乡真挚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起来并得到升华。因此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带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儿,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即“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下面我就“走这一来回儿中”的过程进行一下反思。

(一)美读悟情------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环节

本文语言准确、形象、优美。全文突出一个“美”和一个“趣”字。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验到趣呢?除了让他们直抒胸臆的谈感受外,就是通过多样的美读来加以体会。怎样读好呢?利用画面、音乐进行情境营造和教师的适时范读无疑是让学生生情,进而引发、强化课文所产生的情感的好方法。但课堂上音乐的音量没控制好。因为在音乐下载时,声音的大小就不同,自己又不会相应的技术改善一下,就造成了这种情况。

因为后面的“趣”读可能比“美”读更贴近学生生活吧,所以不论学生“表演”是否到位,情感是否都抒发出来但课堂气氛的确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了。反思一下,教学中也许老师过多的要求,如“你有读得美一些”“你能再现那美景吗?”让学生望而生畏不敢尝试吧?也许是学生怕读文后的评价让自己没面子吧?其实老师真应该好好推敲一下自己调动学生读文的激发性语言,并思考应该营造一个怎样的评价气氛利于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和挑战。

(二)品读悟情-----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本文是一篇文笔亮丽的抒情类写法的文章,加上已具备一定读、说、写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再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必须要进行写法的渗透。如何让学生体会写法是教学的难点。课上我采用“选词填空”“句式对比”和“发掘空白”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写法。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品读为基础,提出问题在进行感悟。使学生的理解是依据当时的语言环境有感而发,而不是条分缕析的生硬总结。

(三)习作拓展 情感延伸

本环节让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写你最爱故乡的什么?是学生通过情感沉淀后的释放,是整节课“人文性”与“工具性”最有效结合的体现。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否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故乡的芦苇 报错

故乡的芦苇原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