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系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观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收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喜欢海鸥吗?你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海鸥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展示收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海鸥。老师用教学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机智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很快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学生的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什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问得好,答得好。(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设想问题为: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的深厚情谊?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老人和海鸥的深厚情谊的?读一读你最感动的段落。)
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总结板书: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得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5把你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可以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糊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老人是如何喂海鸥的。
6、说一说你对“老人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这句话的理解,
7、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
8、仔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解的乐谱”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答案:写出了海鸥的动态美、色彩美。)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秒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恰巧在我教学完本课后,聆听到了琼海市教学一节研究课《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在听课过程中,我仔细聆听、勤摘笔记、比较思考,发现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一、填补空白。
文中没有对海鸥老人吴庆恒的相关资料,而课堂上却呈现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资料(资料中有很多数字,反映出老人家庭不富裕却对海鸥很好)。我想,马老师肯定查阅了很多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报道和资料。她把搜集的资料结合了文中老人的一处外貌描写,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时老人对海鸥的爱是超越对自己的爱,是多么的无私。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空间。
我虽然也有补充资料,但用得没那么巧妙。
二、边读边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体验,在读中理解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在那位老师的课堂上,读贯穿了始终。在初读课文时,她让学生快速阅读,学会长文短读的方法。在再读课文时,她让学生质疑问题,确定本课要研讨的问题。在细读课文时,她抓住老人对海鸥视为亲人那与众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在品读课文时,她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并通过朗读、想象,与学生和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读出了老人和海鸥的亲情,在学生的心理谱成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乐谱,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感染。
读,在阅读教学中是不可少的,但我指导得很不到位。
三、引领到位。
她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留意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中印象深刻的几个画面,并引导他们学会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老人与海鸥的几件事。接着又让学生围绕着“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老人待海鸥像亲人一样?”让学生花费时间感悟老人对海鸥的如亲人般的爱,同时更重视了语言的理解和品味。如“三个褪色”、“退开一步”、“撮起嘴”、“人少的地方”、“饼干丁”、“应声而来”、“抑扬顿挫地呼唤”的研读,她或对词语进行初步理解,再在语境中理解,明确词义,到最后的人文感悟,词语理解可谓循序渐进;又或者出示拓展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理解提升,突破孩子认识和情感的难点。学生在理解和品味语言,以及写话的过程中,课文中老人的形象在心目中逐渐高大、生动、鲜活起来,达到了形象、语言、精神的水乳交融。
那位老师的《老人与海鸥》,引领我们对语文教学这块神圣的领地有了更深的思考。如,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做以形散而神不散。又如,语文课堂中如何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结合。诸如此类,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探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