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海底世界,并能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
教学准备:图片,相关海洋的资料,词卡。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出示图片,谈话激趣。 1.谈话。 看了这幅大海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2.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提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采取借助拼音,问同学或问老师等多种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 学生自由读,汇报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出示本课的词语。 自由读,指名读,区分字形,组词。 底( )攻( )推( )些( ) 低( )功( )堆( )此( )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对一些难句子,长句子教师要重点指导。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设疑。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2.自由读课文。 3.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第六自然段来回答。 4.那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物产优势怎样的丰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海洋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蓝色的部分表示海洋,被海洋所包围的是陆地。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这样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海底世界》,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对神奇的海底有更多的了解。板书。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出示课件)你能准确地说出这些字宝宝的名字吗?带拼音读生字——去掉拼音读。 3. 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醒“异”的写法。 三、精读课文。 1.创设情景:现在,我们来做船长,你们就是潜水员,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发现了情况立即向船长汇报。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朗读指导。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 a 理解波涛澎湃。(看录像) b“依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读一读这句话。(板书:宁静。) (2)“在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游动” a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一下,教师范读。 b请同学们一边想象一边自由读。 c海底暗中有光,真是景色奇异。(板书:黑暗却有光) (3)海底的动物常常…… a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窃窃私语”一词。 b课文填空: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 , 有的 ,有的 ,有的 … c读一读这句话。齐读,指名读。 d想象海底的动物还能发出什么声音? e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4)“海里的动物……三万种” 三万种,这还仅仅是二十多年前发现的,最近我在《人类的秘密仓库》一文中知道了海底有十五万种动物。 (5)“他们……旅行” a课文中介绍了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画出来。 b仔细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演一演他们各自的活动方式。 c你还知道那些动物的活动方式,看录像拓展知识。 (6)海底有……草地 看录像引读。(看书) (7)植物……红色的 看录像引读。(看书) 3.潜水员们,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请上船,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四、办展厅。 1.请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资料,一起办几个展厅怎么样? 2.发牌子,各自办展厅。 3.每个展厅选举一个解说员,进行讲解。 小结。 板书设计:海的世界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光 声音 动物 植物 矿产 第三课时 一、理解词语,练习写话。 器官 闪烁 细胞 峡谷 迅速 普通 陆地 长途 奇异 窃窃私语 1.理解词义。 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 3.指导学生用“普通”“物产丰富”进行写话练习。 二、书后积累。出示古诗《浪淘沙》。 1.读诗,做到正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3.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并写上你想对大海说的话。 教学反思: |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 识记字形。 巩固生字,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时刻牢记语文教学的根本,有效落实知识目标。 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本对话,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养成不断求索新知的习惯。 拓展知识,课内外紧密结合。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