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 月光曲 | |||
2. 课型 | 讲读课 第一课时 | 3. 辅助工具 | 多媒体课件 | |
4. 教学目标 |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 1. 欣赏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 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 积累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本学段课程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2. 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的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的充实,感情更深刻。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2.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 |||
5.教学内容 | 教材简析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是读懂本文的基础,充分读好文章的主体部分――描述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感情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感情朗读、质疑理解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作者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①按要求预习课文,并查找作者的相关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 内容。 | |||
6. 学情分析 |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在不断扩大,对文中的情节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叙述,但是对一些表达方法不善于总结。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以便更好的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对于贝多芬的作品或多或少的会在音乐课上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他的生平并不是太熟悉。 3.学生差异分析 学生的情感经验不同,阅读水平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为此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关注。 | |||
7. 教学方法 | 教师教法:引导交流、点拨。 学生学法:朗读、讨论、理解、感受。 | |||
8.教与学 | 教师的教学过程 | 学生的学习过程 | ||
打开课件:深蓝色的背景,月光下的大海,左中贝多芬头像照片,播放钢琴曲《致爱丽丝》,师生静静地欣赏。 一:课前谈话: 播放钢琴曲《致爱丽丝》。知道这首钢琴曲的曲名吗?(《致爱丽丝》)也就是献给爱丽丝的意思。那你一定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了?(贝多芬)教师板书——贝多芬 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二、导入新课: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我们开始今天的课堂。从刚才的谈话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6课《月光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9页,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 1、词语听写(课件出示) 传说 谱写 清幽 清秀 恬静(什么叫传说,即民间故事;区别清幽、清秀) 入场券 莱茵河 霎时间(券的读音,给霎时间找个近义词) 微波粼粼 水天相接 波涛汹涌(指出微波粼粼和波涛汹涌是一组反义词) 2、谁能借助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是一个传说,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感染了他,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3、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4、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四、体悟《月光曲》创作意境: (一)对兄妹的同情: 1、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课件出示) 句子: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是兄妹俩的对话,被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 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自己读一读,读出声音来。 2、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对兄妹的对话中听出了什么? a、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你从哪里看出来?(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课件出示 从“那有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到,这是盲姑娘内心的渴望,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 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开心、满足的事情。 怎样读?(个别读) 教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分明听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过渡语:是的,她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女孩,对音乐的如饥似渴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正常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除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外,贝多芬还听出了什么? b、家境的贫寒。 1、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点的是微弱的烛光,住的是茅屋,哥哥靠做皮鞋来维持生活,而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课件出示 “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两个太字突出了家境贫穷。 2、你是否也读懂了哥哥的心情?(无法满足妹妹,他很矛盾) 3、同学们,这些细节你们都关注到了。一面是对音乐的热爱,一面是贫寒的家境。盲姑娘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盲姑娘( )地说:“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 羡慕地说。渴望地说。难过地说。 c、盲姑娘的懂事。 1、是啊,盲姑娘多想听一听贝多芬的音乐会啊!但是,她把梦寐以求的愿望化作了淡淡的一句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课件出示 2、她真的只是随便说说吗? 一方面是情同手足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己热爱的音乐,但是盲姑娘特别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他家境贫寒,不想再给他哥哥造成负担。 过渡语:这随便说说,为的是让哥哥不要难过。多么善良、多么懂事的姑娘。这样的姑娘真让人敬佩啊! 3、师生合作朗读 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男生读哥哥的话,女生读盲姑娘的话,老师来读提示语。) (二)为了知音而弹: 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了一曲,了却了盲姑娘的心愿),现在请你阅读课文第6、7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时候又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让他又弹了一曲呢?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课件出示 1、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她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预设:弹得纯熟,说明技术高超,而且熟练。感情也很深。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说明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2、刚才我们已经讲到过能听听贝多芬的演奏,是盲姑娘梦寐以求的事情。此时此刻,盲姑娘的心情如何?(激动)请你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这是见到偶像后的惊喜万分。 3、短短的一句话,盲姑娘连用了两个您,读起来感情色彩一样吗?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稍稍长一点;后来她做出了判断,弹得这么好的,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个“您”就相当肯定,“您”就是——) 4、面对盲姑娘的问题,贝多芬是怎样回答的呢? (贝多芬没有回答)为什么他没有回答? 预设:贝多芬已经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他已经完全陶醉在音乐中;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个小镇里,在一个家境贫寒的人家,居然会有一个热爱音乐,并且懂自己音乐的盲姑娘,没有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也许最好的回答方式就是音乐。 五、写作练笔: 虽然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的问题,但是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教师评价:音乐是沟通他们的桥梁;是啊,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六、总结课文: 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德艺双馨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贝多芬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同时他对劳动人民也有着深深的同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那么《月光曲》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 师生共同欣赏音乐 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对贝多芬的了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 听写词语,老师相机指导字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词语组织语言对课文进行概述 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交流第三段内容,老师相机出示第三段内容,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先读读这段内容 交流研讨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点名朗读,相机指导 交流研讨这对兄妹的家境贫寒 交流研讨盲姑娘的善解人意 合作分角色朗读 学生有感情的读第6、7自然段,回答问题。 交流解决问题 相机指导朗读 交流回答问题 动手拓展练笔 | |||
9.反馈 | (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 作业:虽然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的问题,但是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效果反馈: 学生在回答此问题时,因为上课的认真听讲,写下来的想法还是比较贴合实际教学的,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感觉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比较完美的,是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的,也因为课件将关键词句进行了有效的重现,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还是比较成功的。只是在教学上我考虑的还是不够,比如贝多芬之所以和盲女之间能产生共鸣,这其实是和贝多芬的童年时有必然联系的。正是因为他经历过那些苦难,所以,他对盲女孩子的那种心情是理解的,他才愿意去满足一颗渴求知识的心灵,这一点在我备课的过程中是没有考虑到的,是不完美的地方,如果把这一点也挖掘出来,我想对于我设计的作业会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 |||
10.板书设计 | 26、月光曲 贝多芬 盲姑娘 关爱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