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由几个系列版块组成。连线,把水果和最有名的产地连起来;写物产的产地;找找不是同类的特产;学习古诗。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特产,我国各地的特产有什么。学习《故乡的杨梅》,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家乡特产写广告。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会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问一问学生知道哪些水果。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这些水果的产地,观察中国地图,了解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了解时间,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
教学准备:教师:中国地图、投影仪
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特产》板书课题,你知道什么叫特产吗?
二、新授
1.你知道哪些特产?它们的产地分别在哪?
出示中国地图,认识地图
介绍课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游戏:猜甘蔗谜语
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吗?在地图上指一指。
连线:哈密瓜龙眼甘蔗红橘鸭梨菠萝
福建新疆河北广西贵州四川
3.投影出示:写一写下列物产的产地
丝绸----- 辣椒------- 枸杞------
茶叶----- 香菇----- ()-----
自由读词语,你认识哪个生字,怎样记住的?不理解哪个词语?
出示实物,学生观察
指名做练习,交流:丝绸-----浙江辣椒----四川、湖北、湖南……
(1)在地图上找一找
(2)你还知道哪些物产和它们的产地?
表扬查资料、多问的学生。
4.出示词语:
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
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
指名读,你了解哪个词?投影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5.找一找,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学生在练习纸上做,交流
6.自学古诗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2)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图文对照,给古诗配上图
(3)选自己喜欢的古诗自学
自由读古诗,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交流
古诗诵读会(配乐)
7.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作业:搜集家乡的一种特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畅所欲言、开卷有益
教学过程:
开卷有益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集体读第一段。
4、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5、指名读第二段。
体会“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6、齐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指名说说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各如何?
7、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
8、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先讲外边的,后讲里边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为什么?
9、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哪几句是讲“我”爱吃杨梅的?指导有感情朗读
10、练习朗读课文。
畅所欲言
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它有哪些特点?你准备从哪几方面给大家介绍呢?仿照开卷有益说一说,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
小组练说,每组选一代表班内交流。
学生评价,师随机指导。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地区的特产下面我请同学们作一下练习
哈密瓜 福建
龙眼 新疆
甘蔗 河北
红橘 广西
鸭梨 贵州
菠萝 四川
同学们又获得了一些知识,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吗?
(看书、同学之间介绍、看电视、上网等)
二、习作
1 广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街上,车体上,报纸上我们随处可见,广告是对产品的推销,也是对新产品的介绍。相信有的广告语使你们印象深刻,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并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食品类电器类药品类饮料类
2 通过看广告是我们获取信息比较简便的方法,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每到旅游季节世界各地的友人都纷至沓来,我们的家乡也有丰富的特产,并且围绕特产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你能列举几个这样的活动吗?你们能不能为它们做一下宣传?
3 撰写广告词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产品的特点,也可以配生动活泼的画面,也可以通过电脑所做的动画来为产品做宣传。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选你们喜欢的活动。
注意:写广告词时,注意抓住特点,描写要生动细腻。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产品。
小组完成后,上台交流。
4 金钥匙
教会学生了解特产的方法,鼓励学生不仅留心观察商店的字号,还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来了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