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乐趣全单元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乐趣 >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乐趣全单元教案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十、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景象 情趣 描写 衬托

(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教案反思:

这篇课文是学生升入中年级后学习的第一课古诗,该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殊性,在第一首古诗的教学上,重点放在教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诗,如何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己学习古诗,并最终理解古诗。在第二首古诗的教学上,就适当放手让学生利用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

 

《山中杂记》

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驯xùn(驯服、顺从) 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pán shān 槭qì(落叶小乔木)

正音字:触chù,不读chǔ 瑰guī,不读guì

词语: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热身赛:正式比赛前进行的训练、比赛。

作家:

冰心: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女士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班马: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2. 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3. 思想情感目标

对“我”(冰心)从各种动物身上获得乐趣的原因的理解。

对爸爸带“我”爬树的目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文章的语言特色。

难点:对博爱思想的理解。理解父亲带我去爬树的深层用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例如:

写马: 温驯 地磨动它的 松软 的大口和 齐整 的大牙。侧转那狭长而又 善良 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 欢迎 与 等待 。

它虽然不说话,它必每日地 怀念 我。

写狗: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 胜利 似的, 垂尾 下山而去。

它竟 摇尾走 了过来。

它总算 助 了我不少的胆子。

写猫:它并不抓人, 仰卧 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 拨弄 着玫瑰花叶, 自惊自跳 ,充满了活泼的欢悦。

从上述所举的例子中能看出,冰心笔下的各种动物有情有意,充满人性和灵性,个个都可爱极了。

这些动物为什么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能从它们身上获得无限的乐趣?是因为冰心始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与它们深交,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动物给自己服务,逗自己开心。这样平等、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就是一种博爱思想。

冰心这种博爱思想是因为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的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教养的必然结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

本文重点写的是小鸟,共用五段文字。作者先写各种鸟,如青鸟、知更雀,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然后写鸟的形态,鸟鸣,最后进一步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同学们应该反复品味,从中获取养料。

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本文详写了小鸟,略写了小虫,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章开头选写了大马、小狗、小猫三种动物,从描写对象的数量看,已经从面上铺开了,然后收笔,集中一点,详写小鸟的各个方面,把文章内容、抒发的情感推向高潮,推向顶峰,最后收笔写小虫们,点到为止。如果再详写小虫,显得拖踏、臃肿、做作,读起来会索然无味。

这篇小文的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通篇“满蕴着温柔”,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的特点,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

山中杂记

马:温驯 狗:驯良 猫:活泼 鸟:快乐 虫:可爱

教学反思:

冰心这种博爱思想是因为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的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教养的必然结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

本文重点写的是小鸟,共用五段文字。作者先写各种鸟,如青鸟、知更雀,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然后写鸟的形态,鸟鸣,最后进一步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同学们应该反复品味,从中获取养料。

这篇小文的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通篇“满蕴着温柔”,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的特点,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

 

《爸爸带我去爬树》

一、教育理念

一流的教学活动要有一流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应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体验和品德的熏陶”,这一教学理念体现了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思想。而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讨论、自我总结”则体现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学生主体观。这两个教学理念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本课“回归自然”的深刻思想内涵。

二、教材分析

《爸爸带我去爬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以乐趣为主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本文虽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叙述,讲述的事情又贴近儿童,但文中揭示的却是“回归自然”的深刻主题。因此我计划2课时完成本课。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扫清文章中的阅读障碍。我讲的是第二课时,让学生来赏析文章的同时通过介绍亲身经历来感悟“回归自然”这一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2——13岁左右,少男少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于如何正确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培养积极的公德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归自然”这一主题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抽象和陌生,但可以调动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感受,把这一内容具体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我所教的教学班全班人数50人,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是很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一般。结合本课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

五.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六.德育目标

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

本文算不上文质兼美,更达不到催人泪下。但这篇自读课文却揭示了一个时代感很强的主题——回归自然。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揭示文章思想,因此根据学情,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确定上述目标。

七.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八.为完成以上目标,我安排教学过程如下:

1.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时应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是第二学时,既要能复习上节所学知识,又要引出本节课内容。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竞争性很强的题目来回顾文章主要情节,很自然就引出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

2.分组讨论,赏析全文。

导入时已经谈到了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这时,我就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这时学生进行第一次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教师从中引导,最终归结为“回归自然”这一主题。这时我板书“回归自然”,解决本文重点之后,我提出第二个问题: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让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解决难点,为后文作铺垫。

3.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可现实生活中“爬树”又不太可能。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回归自然?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与我们共同分享?这时学生会拿出VCD片或照片来亲自讲解,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回归自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顺势我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回归自然”?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环保意识。这时我板书“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4.课堂练习

训练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5.课堂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九.关于板书

爸爸带我去爬树

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板书设计:意在体现文章主题和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3

1.学生理解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

2.学生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

3.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美猴王》

教学目标:

营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综合学习的语文课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识的特点。

2、了解中国的四大名著。

教具准备:课文中的插图,多媒体课件《西游记》。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视频展示猴王各种形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联想。

(一)温故知新

学生根据第一课时学习及课下准备,以小组合作形式,使用各种文艺形式演绎《美猴王》,如评书、快板、歌唱、讲故事等方式,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改编的《美猴王》完成得怎么样了?

学生七嘴八舌地表示准备就绪,并跃跃欲试上前表演。其中,一组同学表演评书《美猴王》;一组同学表演快板《美猴王》;一组同学采用“猴哥”曲调改编《美猴王》成歌。虽然改编水平不高,但形式多样、场面热烈、内容丰富。

(二)虚拟情境

教师使用电脑课件,以漫画配旁白的形式虚拟一事件:在某偏僻小镇有一名叫王洪志的人,近来自称为美猴王下凡,吹嘘自己神通广大,广招猴子、猴孙,妖言惑众,把当地搞得乌烟瘴气,现紧急动员有识之士分析一下美猴王到底是猴是人还是神?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教室沸腾了,学生的讨论超过了平时的小组界限,他们显然被这种形式所吸引,这样的形式、内容激起了他们参与的欲望。(给学生三分钟集体讨论时间)

教师:你们讨论结果如何?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

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猴!

学生3: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人!

学生4: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猴!

学生5:我们小组认为以上观点都不对。

教师:那好吧,你们准备好材料进行辩论。

教师引发学习自由辨论,明确辩论要有理有据。支持观点的依据可以在课文中找,也可以在原著中找。出示电脑大屏幕,按顺序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提示:

1.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为什么要写它的来历?

2.石猴在山中生活是怎样的?表现了他的什么特性?

3.当众猴发现瀑布飞泉时,石猴是怎样摩拳擦掌,这说明了什么?

4.在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和率众猴进入水帘洞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他的哪些动作和语言,为什么要写这些?

(三)自由辩论

生:“我方认为美猴王是神,理由是美猴王是由一块仙石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出世如此奇异,非地球上任何生物所能比。怎么不是神?”

“我补充刚才同学的说法,除了美猴王出世神异之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显示了超人的本领,如把定海神针想变多大就变多大等等。种种表现,都是神的表现。”

“我方认为美猴王不过是一只猴,课文中写了它的生活习性:‘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另外它的一举一动猴性顽劣,与猴并无二异,顶多算有点神气儿的猴。刚才同学说它是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我方认为美猴王是人的形象,课文中语言描写,如众猴发现水源却不敢控源时,石猴显示出超人的领导才能,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当石猴控源成功时,他说,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只有人才有这样的思维,这样的要求。至于说他有神气、有猴性,那是作家吴承恩给这人物披的外衣。所以我们坚持认为他是人的形象。”

又一学生:“我刚才仔细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从你们的辩论中获得了灵感,美猴王既不是猴,也不是人,更不是神,是有猴性、有人性、有神气的那么一个东西,是什么我说不好。”

当学生明确美猴王既不是猴,也不是人又不是神,但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播放美猴王的各种银幕形象的课件,适时点拨:这是文学艺术形象,作家常常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其实美猴王既不是纯粹的猴,也不是纯粹的人,更不是纯粹的神,他是吴承恩先生成功塑造的一个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文学艺术形象,任何想借文学形象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只能证明他的浅薄无知。

(四)回到虚拟情境,引导学生批驳社会现象,总结陈词

学生1:“综合以上同学们所说和老师您讲的,我认为美猴王的确只是一个文学形象,它是虚构的,虚拟情境中那位叫王洪志的人,也许也知道这一事实,他是别有用心,想发财、想出名之徒,我看应该把他绳之以法。”

学生2:“我补充刚才同学的发言,王洪志事件的出现,证明王洪志所大搞迷信的地区教育落后,人们文化水平低,如果当地人们都受过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教育,就不会让王洪志兴风作浪了。”

师:“他们二位的发言非常深刻,通过辩论我们终于拨开迷雾见青天了!”

(五)过渡板块

播放课件: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目的是打开学生尘封的记忆,拓展无限的联想。

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讲《西游记》故事。学生讲了《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流沙河》、《高老庄》等等。

(六)抛砖引玉

师: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用两课时是不能领会它的博大内涵的。老师只想抛砖引玉,假如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对古典文化开始有点兴趣,那赶快读名著吧,知识的宝藏等着你们去挖掘。

板书:

美猴王

出世——探洞——称王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现实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辩论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学生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

 

第一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选取生活中给你带来乐趣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写作指导:

1、抓住“乐趣”,选取生活中喜欢做的事。如:集邮、养鱼、读书、打篮球、踢足球等,感受其中的快乐。

2、把曾给自己带来乐趣的感受最深的生活经历写清楚,写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第一人称写,写完认真修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