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导引
《送行》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该套教材“学会读书”系列的第九个专题:“疑为学之始”。单元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发现内容、语言等方面看似矛盾的地方,经过多角度的思考,求得更好的理解或批判,进一步提升阅读层次与境界。
《送行》这篇散文的诸多矛盾之处,足以引发学生的疑问,是本单元精心选择的文本。鼓励学生质疑,有效地对问题进行辩证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理应成为课文的教学重点。可是,将学生的疑问条理化和明晰化是教学本文的一大难点。
二、切入角度
以文中的矛盾为教学讨论重点,以揭示“送行”的多重含义为切入点,评议“送行”在文中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辨析思考;然后结合自己从古诗文中读出的多重的送别含义,揣摩课文蕴涵的生活哲理;最后借补写结尾,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阅读并把握课文内容,揣摩题目的多重含义,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趣事,感悟生活哲理。
2.通过研究文中的矛盾处,发现渗透在其中的思想。善于在读书中培养发现意识,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质疑并自圆其说,力求有所感悟。
四、准备与预习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关于作者的知识、关于“送行(别)”的古今诗文名句或典故。
2.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
1.初读,把握大意
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写了哪几个送行?
明确:文中写了两个送行,我们送老朋友、勒罗送陌生美国小姐,透出了十分明显的矛盾:真朋友送行觉得尴尬,陌生人送行却深情自然。
2.跳读,初辨外延
文中主要写了两个具有矛盾意味的送行,为了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先请同学们为“送行”做一个合理的界定(可以用“的送行”的形式来作答),并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及自己的阅读或生活经验来印证说明。
示例:(1)朋友的送行。亲人和恋人间的送行似乎与本文有很大不同。学生如果提到,可以鼓励有这种经历的同学谈谈感受。
(2)充满真情的送行。尽管我们送老朋友有些尴尬,但明显是出于朋友间的真情,文中多处都写到了。勒罗与陌生小姐认识不到半个小时,但他的送行也是动了真情的,他说:“火车启动时,你没瞧见我眼中的泪水?它们不是我硬挤出来的。告诉你,我真的感动了!”“我会猜想他是她的父亲”,“眼神里深挚的慈爱”,不住地叮咛,且“眼中仿佛含着泪水”,这些都反映出他是真情流露,没有真情是无法有这样的眼神的,也不可能打动美国小姐。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写朋友离别的诗文,鼓励学生回忆篇名、作者及其中的名句。
(3)纯属演戏的送行。首先,他是演员出身,文中也说他现在的舞台是月台,而且他还办班教学。送行只是他的职业而已。他以此为生,从中赚钱,谈不上什么真感情。
勒罗的银行家打扮也只是为了演出之用,后文他自己说道:“我嘛,唉,不是处长,否则一定成个真正的富翁!我不过是个雇员,但即使那样,我也混得不错。我是送行员之一。”当然送行的双方都在表演,以证明他们的感情是何等深厚。被送者出于虚荣,花钱买来了面子,而送行者为了钱,尽量演得出色,甚至以假乱真,且胜于真的送别。总之,都是在演给别人看。
(4)出于理解的送行。他有过漂泊他乡的经历,他理解异乡人的孤独与寂寞,所以他能将心比心,理解远行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他们最诚挚的祝福,所以这是基于理解的送行。我们为老朋友送行往往缺乏对对方处境与心理的同情,尴尬自然难免了。勒罗在送行中安慰了别人,同时也获得了快乐,可以说勒罗既善解人意,又品德高尚。
(5)基于礼节的送行。首先我们可以看文中这一处反差:送朋友时,文中说“在房间里,甚至在家门前,我们能亲切、自然地送别友人”,“辞行的朋友往往恳请我们,第二天早上不必劳驾去车站”,可如果你真的不去,“离去的朋友就会认为我们太不谙世故了,况且他们也确实希望再见我们一次”。这里谈到一个“世故”,说明车站送行只是一种处世的经验,与感情关系不大。为什么离去的朋友“希望再见我们”呢?因为“(有人送行)既让他们博得车警的尊敬,也不致被他们的旅伴——那些将要同车的人瞧不起,在整个旅途中都有了身价地位”。通过勒罗的这些话,我们明白送行其实只是一个礼节、一个面子上的事情,是做给别人看的,是为满足被送者虚荣心的。
文中另一处细节也值得研究,即勒罗与“我”的寒暄:“他问我这些年来躲到哪儿去了,同时把半克朗钱还给我,好像它是昨天刚借去似的。他挽住我的胳膊,顺月台慢慢走着,一面告诉我,每星期六他是何等欣喜地读我写的戏剧评论。”一个“躲”字蕴涵了许多牵挂,意在表达他找了许多年,既是想念对方,又是为了还钱。还钱的动作也是那么自然,“何等欣喜地读我写的戏剧评论”,恭维得让人肉麻,因为从后文看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只有“每星期二和星期五,我可以挤出一小时时间”,这样的大忙人还能抽时间读别人的评论?当然,“作为回敬,我也告诉他,舞台上失去他是多么遗憾”,很明显这些都是客套话,礼节而已,两个人都很虚伪。
(6)作为职业的送行。勒罗在舞台上演出很不成功,被解聘,而在月台上却如鱼得水。这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认为“这送行本身就包含着巨大的乐趣”,免于顾客的孤独,使他们获得尊重;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最重要的是,付出感情能得到回报,获得与别人交流的乐趣。人生就是在演戏,关键是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要能找到自己的准确坐标,人生的价值便能得到体现。勒罗的成功好像也是社会的需要,作为一种职业行为,勒罗的送行无疑是成功的。
……
3.精读,挖掘主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送行”的界定,思考作者在文中蕴涵了怎样的思想。
提示:朋友间的送行是充满真情的送行和出于理解的送行,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情实感,需要真诚沟通。
纯属演戏的送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真情,但同时也要讲究方式。
基于礼节的送行:摒弃繁文缛节,率性生存,真诚交往。
作为职业的送行:人生就是在演戏,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演绎精彩的人生。
无论哪一种理解,对真情的呼唤是明确的,即人与人交往需要真感情。
4.延读,补写结尾
“我”会不会真的去向勒罗学“送行”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联想或想象,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
提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解读特别是前面的学习感受,续写多样而合理的结尾。可以是真的去学习了,也可以是根本不可能去。但无论哪种,都要与前文内容一致,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5.结语
读了幽默大师的文章,我们的疑问更多了,似乎以上大家对“送行”的界定以及由此而推导出的主旨都有道理,到底孰是孰非,我们一时还难以定夺。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吧!《送行》一文笔法幽默,其中蕴涵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确实值得我们品味。但不论怎样理解,同学们都要记住,与人交往需要真情,适当地学点交往的艺术,那就锦上添花了。
六、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总目标是“疑为学之始”,旨在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正如明代陈献章所说:“前辈谓学贵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送行》主旨的多义性,为有效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如何巧妙地切入,无疑也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以“送行”在文中的界定为抓手,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思考,遵循各自的阅读感受,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进而挖掘文章的主旨。对概念的界定意在整体把握全文,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反复讨论,力求合理地解决问题。其间也必会存在不同的见解,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予以肯定。这种有争议的讨论,对教学十分有益。后面两个环节——主旨把握和续写结尾,其实还是前面的延续与提升,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解读,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合理想象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正如我们常说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本教学设计旨在鼓励学生于细微处特别是矛盾处发现问题,并作具体分析,力求能合理地解决。学生也可以在分歧中,或力排众议,或取长补短,不求答案一致。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将提高阅读能力与培养思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合理有效地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