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解析
这两段文字,可以套用作者的话:与其说是写天坛,不如说是写"圜丘"。作为天坛的一个组成部分,"圜丘"自有独具的建筑特色。"它和天坛遥遥对峙,建筑奇特古怪,是一个露天的巨型的圆石台,完全是用汉白玉整齐紧密组成的。" 由于他在开头就交代了与其说是去看天坛,不如说是去看"圜丘"的思想动机,再加上这样的描述,就使"圜丘" 的地位得到了突现。"遥遥对峙,建筑奇特古怪"显示了它的相对独立而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而"汉白玉整齐紧密组成的",又暗含其庄重严肃的品格内涵。
在对这个"奇特古怪"的建筑作了一番粗略的描述之后,作者又不无风趣地以现代人的眼光对它作了小小的调侃,"天的象征"与"溜冰"的好地方的并存映衬,虽然是"用开玩笑的眼光"来审视的,但也暗含着对封建王朝的某种不恭吧。
作为一种代表封建王朝的"庄严神圣"的建筑物,"圜丘"不仅在它的建筑材料质地.上非常考究,更在结构风格上也显示出"九五之尊"的气概。"九"在我国古代的数字中有"多"与"大" 的含义。体现在"圜丘"的石栏杆,石块的条数和块数都和"九"字有关上。秦牧详细地把它们描述下来,显然是为了表现封建帝王们处处"惟我独尊"的思想意识。
尽管如此,"圜丘"这一建筑毕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技艺,它是不朽的。
作者简介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林采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