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 古诗二首 > 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鉴赏诗歌的佳妙之处。

2.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意境;难点是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的佳妙之处。

【教法学法】

读诗译文,整体感知

品词评句,传情达意

积累拓展,巩固提升

【教学准备】课件、学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还记得学过哪些描写美丽景色的古诗句吗?(学生背诵导入)

二、读诗译文,整体感知

1、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提示:学生将作者、作品、背景等资料展示。(教师可补充)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登岳阳楼》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5、提问:读这两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景色、怎样的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幽静空灵的景色、寄情山水的情怀

《登岳阳楼》:孤寂悲凉的景色、忧国忧民的情怀

6、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疏通诗意,并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诗歌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登岳阳楼》: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

 

二、品词评句,传情达意

1、初读时,大家整体感受了一下诗中的景与情,所谓写景抒情,首先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两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题破山寺后禅院》: 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磬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

《登岳阳楼》: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 ——孤单漂泊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有何内在联系呢?(赏析时结合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高林”即“丛林”,一语双关,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提问一:《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试分析此句的妙处。

明确:“曲径”一句,写出了禅房的位置及环境,弯弯曲曲的小路将人们引向一个幽静的去处,那就是在繁花簇拥中,高木掩映下的禅房。诗句的妙处在于“曲”“幽”“深”三字留给读者无限暇想的空间,读者会身不由己地进人这个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来的“无我之境”成为“有我之境”,读者的心灵也受到这种清灵幽深环境的吸引与净化,人与自然成为和谐的一体。因为一个心存杂念的人是不配进入这种画面的。诗句既给人美妙的想像、愉悦的感受,又给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而且这一切全在不动声色之中进行,这便是其超人之处了。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颈联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迷人的山光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的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的一切杂念。这就更加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

提问二:这里的“悦”和“空”字怎么理解?

明确: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写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声音)显静的手法,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这两句以动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诗人借山水寄托了自己的隐逸遁世情怀。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正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

 

《登岳阳楼》

提问一:《登岳阳楼》中描写的景物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

明确: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渺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先写湖景壮阔,然后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提问二: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各有怎样的妙处?

明确: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提问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明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提问四:这两句写景,主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

提问五: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又仅仅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明确:(不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提问六: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明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小结:这首诗通篇是写“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三.积累拓展,巩固提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参考答案】

1、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2、A

《登岳阳楼》

【唐】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

3.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

【参考答案】

1、C

2、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3.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作业

1、背诵诗歌

2、推荐阅读:王维《鸟鸣涧》、范仲淹《岳阳楼记》

 

六、板书

《题破山寺后禅院》 《登岳阳楼》

景———— 幽静空灵 孤寂悲凉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日月 孤舟

幽 宁 安 辽 开 孤

雅 静 闲 阔 阔 单

雄 博 漂

伟 大 泊

情———— 寄情山水 忧国忧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