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 陆东旭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 外国诗两首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写法和艺术形象。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祖国》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爱国、思乡,是整个人类共有的情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外国的两位大诗人,去听听他们真挚和自豪的吟唱。

先来看第一首。(板书标题:祖国莱蒙托夫)这首诗歌发表后,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著名作家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课文“阅读提示”中也说它“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那么这个“独特的角度”“自己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

二、感知

1、带着这个疑问,请同学们读两遍诗歌。

第一遍默读,用心感受诗人的情感;第二遍大声朗读,以诗人的身份,用声音宣泻自己的情感。

2、指名朗读。(配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3、讨论。

诗人抒发爱国之情的方式有什么独到之处?

明确: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或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

三、活动建构

1、吟诵活动。

⑴诗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这些语句可以分为几个片断?

明确:以分号、句号为标志,共五个片段。

⑵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片段,美美地吟诵,美美地听读。

①读给小组同学听。

②读给全班同学听。(多生反复吟诵;配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播放俄罗斯山川、风情图片)

③背诵片段。

2、改写活动。

⑴以“祖国啊,我爱你那”(屏显)的句式尝试写几行诗。第一个空摘引课文里的句子,第二个空续写一两句话表达“我爱你”的原因。(师生点评、修改,教师亦可视其情况示范。)

⑵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片段,以“祖国啊,我爱你那的美,你看”(屏显)的句式,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把它改写成一个景物描写或场面描写片断。(师生点评、修改,教师亦可视其情况示范。)

四、深化

1、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是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这些诗句表面看柔和、温馨,感情似乎平静得很,但是我们却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俄罗斯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这种情感可以用诗里的哪句话来概括?

明确:“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言其爱之深。舒婷也有类似的诗句,如“我的诗行是/沙沙作响的相思树林/日夜向土地倾诉着/永不变质的爱情”。

这确是个奇特的想法。不过,“奇异”,体现在何处呢?

明确:“连……也……”“无论是……无论是……无论是……都不能……”“但……”。

2、怎样理解诗人这种“奇异的爱情”呢?

⑴屏显文字:

1、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2、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3、也像普希金一样,在他身上充分反映出了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等风采与魅力。为俄罗斯哀伤,为俄罗斯沉思,为俄罗斯呼号,为俄罗斯画像,他真是无愧于俄罗斯民族诗人的美称,称得上是俄罗斯民族之魂。

4、《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发表于1839年,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⑵教师讲解:

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沙皇统治集团镇压国内外人民起义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农奴主对农奴制度坚固长存的信念和对东正教的迷信,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幻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无动于衷。总之,诸如此类的虚假“爱国主义”都无法代替诗人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3、美读。

⑴轮读:

第一节:第一、二行齐读,其余以诗行为单位男女生轮读。

第二、三节以片段为单位男女生轮读;

⑵齐诵。

五、探究

(播放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首广为传唱的俄罗斯民歌。在传唱过程中,它的内涵被大大延伸了:已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也不仅仅是歌唱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请学生把歌词的第一段和莱蒙托夫的《祖国》比较探究,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屏显)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一段歌词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只有风儿在轻轻唱

夜色多么好

心儿多爽朗

在这迷人的晚上

夜色多么好

心儿多爽朗

在这迷人的晚上

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

水面映着银色月光

一阵清风一阵歌声

多么幽静的晚上

一阵清风一阵歌声

多么幽静的晚上

《黑人谈河流》教学设计

一、导入

2004年美国大选开始后,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在竞选口号上一直拿捏不定。经过诸多幕僚的冥思苦想,这个口号终告确定。它就是:

让美国再度变成美国;让它完成过去做的梦。

这一被称为“传布魔法信息”的竞选标语,当然不可能是克里自己想出来的,它出自美国黑人顶级诗人盖斯顿·休斯的名诗《让美国再度变成美国》。(屏显诗人图片、简介)

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著名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家。他是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从总的倾向来说,休斯一生的文学活动都是同他所处的时代的美国黑人运动紧密相连,同广大黑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一再表明,想写黑人的故事,“写得真真实实,让遥远国土上的人们都欢喜读它,甚至在我死了以后”。休斯的创作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社会生活,倾诉了他们的苦难与辛酸、欢乐与希望,以及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与渴望。

今天我们学习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发表的第一首诗,也是他的成名作──《黑人谈河流》(板书)从题目看,诗人“谈”的是“河流”,并没有直接描写黑人的苦难和斗争,但为什么会让广大黑人觉醒起来,会有那么大的启发和激励作用呢?

二、感知

1、带着这个疑问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默读,达到读音正确、停顿正确;第二遍默读,结合文下注释,理解诗句表面意思;第三遍以自己的理解出声朗读。

2、指名读。

3、讨论。

诗人“谈”的是“河流”,并没有直接描写黑人的苦难和斗争,但为什么会让广大黑人觉醒起来,会有那么大的启发和激励作用呢?(学生充分谈理解,不期望他们有准确深刻的理解;教师察言观色,据此调整后面教读的深度。)

三、探究

1、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第三节的含义,弄清“河流”这一形象的内涵。请同学们画出诗中出现的河流的名字,结合注释以及自己的知识积累,然后把这些河流放在一起,合作探究有什么发现。

幼发拉底河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也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的黑奴获得解放。

“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的河流。)

2、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的。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统治者的侵略,许多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获得自由。诗人罗列这些河流的目的是什么呢?老师收集了这一节诗的其他几种译文,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屏显)

我曾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当黎明到来不久的时候。

我曾挨近刚果河建筑我的茅屋,而它把我催眠。

我曾俯视过尼罗河,而且在河岸上修起了金字塔。

我曾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

当阿贝·林肯顺流而下新奥尔良,

而且我看见了它混浊的河面在落日中全变成金黄。

我在幼发拉底河中沐浴,当朝阳还是年轻的时候。

我在刚果河畔盖小茅屋,河水抚慰我进入梦乡。

我眺望着尼罗河,在河边建起金字塔。

我倾听密西西比河的歌唱,当亚伯·林肯顺流而下

新奥尔良,我看见它的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中闪着金光。

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在晨光微明的时分。

我把小屋盖在刚果河畔,潺潺的水声诱我进入梦乡。

我观赏尼罗河,在河边建立金字塔。

我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

当埃布尔·林肯顺流直下

新奥尔良,我看见它浑浊的胸膛在夕照中闪着金光。

当朝霞初升,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斯河。

我在刚果河旁搭茅棚,波声催我入睡。

我俯视着尼罗河,建起了金字塔。

当阿伯·林肯南下新奥尔良,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在歌唱,

我看到河流混浊的胸脯

被落日染得一江金黄。

3、学生自读、讨论诗人其他诗句。

河流见证黑人悠久的历史;

河流中有黑人的劳绩;

河流中有黑人的希望。

诗人说,在灌溉了古老的波斯文化的幼发拉底河中,

黑人曾在这里沐浴西南亚的安纳托里亚的高原之风。

诗人说,在刚果河畔,黑人曾在那里构筑茅舍,

度过了人类历史的朝夕。

诗人说,黑人曾经俯视尼罗河,

用血汗和泪水为埃及法老堆砌金字塔。

诗人说,曾经伴着密西西比的歌唱,

黑人在那里送走了无数金色的黄昏。

明确:

⑴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

⑵诗人是借遍布世界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歌唱人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祥地,歌颂黑人曾经做出过的杰出贡献。

⑶黑人是一个古老的种族,曾经有过比较平稳的岁月,在大地上辛勤劳动,对人类也做出了贡献。

⑷“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⑸诗人以不可遏止之势,把胸中的郁积宣泄出来,他用一幅一幅的历史图画,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了人类的洪荒时代,让我们感到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黑人民族的伟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会于形象的诗句之中。

4、默读全诗,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⑴怎样理解“黝黑的河流”?

明确:可认为是喻指黑人的历史。

⑵怎样理解“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明确;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四、拓展

这首诗,没有直接号召斗争,但对于黑人,这可以起到启发和激励的作用,使他们觉醒起来,增强自信和尊严感。这正是为了进行斗争所需要的。而对于迫害他们的人,这是一个庄严的宣告:虽然受到这样的歧视和迫害,我们还有着像河流一样深沉的灵魂,因为我们是没有被征服、而且不可能被征服的。一如休斯在另两首诗中所歌唱的:

黑人

我是黑人

像黑夜一样黑,

像我的非洲腹地一样黑。

我是奴隶:

凯撒要我洗大门。

华盛顿让我擦靴子。

我是工人:

金字塔在我手下升起。

我给伍尔窝斯大楼拌灰泥。

我是歌手:

打非洲来到乔治亚一路带来悲伤的歌。

我演出爵士乐。

我是牺牲者:

比利时人在刚果剁断我的手。

现在我在得克萨斯受私刑。

我是黑人

像黑夜一样黑,

像我的非洲腹地一样黑。

我也

我也歌唱美国。

我就是那肤色较黑的弟兄。

当客人来访,

他们便让我到厨房吃饭。

可是我笑了,

吃得很香,

长得很健壮。

明天,当客人来访

我将坐在餐桌旁。

到那时,

没人敢

对我讲,

“去厨房吃饭。”

此外,

他们将看到我是多么漂亮

从而感到羞惭──

我,也是美国。

【资料宝藏】

1、拓展阅读材料:

莱蒙托夫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①,

也不是逃离幸福②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一八三二年顾蕴璞译

题解:

诗人站在彼得堡(今为列宁格勒)波罗的海之滨,望着茫茫的大海,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名诗。诗人在表现孤独、自由等主题时塑造了飘浮大海,祈求风暴的孤帆这一诗歌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那股冲破牢笼的强烈渴望。全诗每个诗段都是一、二行写景,三、四行写情,情景相生,耐人寻味。第一诗段写孤傲不群,第二诗段写孤独出自对现状的厌倦,第三诗段写消除孤独不宁的希望在叛逆的风暴之中,结构极为严谨。此诗最初是附在诗人给洛普欣娜的信中的。

①②这里所谓幸福,是指世俗概念中的幸福。对它既不寻找也不逃避,是指处于一种对现状已经厌倦,但还未彻底决裂的彷徨状态。

2、文本解读:

深沉的灵魂

──读休士的《黑人谈河流》

曾卓

黑人谈河流

我熟悉河流:

我熟悉那些像地球一样古老的可流,

比人类血管里流的血液还要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成长得像河流一样深沉。

我在幼发拉底河中沐浴,

当朝阳还是年轻的时候。

我在刚果河畔盖小茅屋,

河水抚慰我进入梦乡。

我眺望着尼罗河,

在河边建起金字塔。

我倾听密西西比河的歌唱,

当亚伯·林肯顺流而下新奥尔良,

我看见它的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中闪着金光。

我熟悉河流:

那些古老的幽冥的河流。

我的灵魂成长得像河流一样深沉。

这是美国著名黑人诗人休士(1902~1969)发表的第一首诗,题目是《黑人谈河流》。写这首诗时,他还是一个中学生,不到二十岁。而这是他著名的诗篇。

我初读这首诗,也是在年轻的时候。当时不大能领会诗的涵义,但感觉到了诗的美,感觉到了流动在诗中的真挚的情绪,受到了感动。几十年来,我曾多次重读──这是一首经得起多次重读的诗,而由于多少地接触到一点黑人的历史,对于这首诗的感受逐渐更深刻了一些。

近两百多年来,一部黑人史是血泪斑斑的受难史。黑人受到侵略、镇压、剥削,而且成千上万的人被强迫离开了他们的故土,主要是运到了美国,成为奴隶,像牲口一样地被拍卖。他们的悲惨的命运在小哈里特·比彻·斯托的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近几十年来,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状况逐渐地有一些改善,但还是受到歧视、迫害。

但同时,黑人也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斗争史。他们在受难中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还爆发过几次震动了美国的起义。在黑人文学中,就有着不少号召黑人起来斗争、反对种族歧视的作品。休士自己也写过不少这一类的诗篇。其中著名的如《让美国重新成为美国》、《我也歌唱美国》等。在《黑人谈河流》中,作者没有接触到黑人的受难和斗争。它只是通过黑人种族与几条河流的联系,象征性地然而又是形象地表达了它的历史行程。但是,这首诗却是有助于激发黑人的斗志的。

诗人所要表达的是:黑人是一个古老的种族,曾经有过比较平稳的岁月,在大地上辛勤地劳动,对人类历史也做出过贡献。作者用充满了诗意的形象和深挚的感情叙说着黑人的过去,可以说,年轻的休士是有些将那美化了。他不是故意这样做的,而是由于目睹了当前的黑人的悲惨的命运,使他在眷恋的心情中回顾了过去还没有沦为奴隶时的黑人的生活,而且不自觉地赋予了它以诗意和色彩,用以来同惨痛的现实相对照。诗里面还写到了为黑人的解放斗争过的林肯从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新奥尔良时,“我”倾听密西西比河的歌唱,而河流的“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中闪着金光”。这里闪耀着──虽然是朦胧地──斗争和希望的光波。

诗人通过具体的形象将黑人的历史与几条古老的河流联系了起来,这构思是巧妙的。而全诗的重点更在于表达这一点:

我的灵魂成长得像河流一样深沉。

短短的十几行诗中,两次重复了这句话,而且是将它作为全诗的收束:一个回荡着的余音……受到歧视,受到迫害,然而,我的灵魂是你不能摧毁的。事实上,诗里的河流我们还可以赋予它另一个含义:生活的河流。我是在那些古老的河流中,也是在生活的河流(那里面浸透着我的血水)中成长得更为深沉的。

这首诗,没有直接号召斗争,但对于黑人,这可以起到启发和激励的作用,使他们觉醒起来,增强自信和尊严感。这正是为了进行斗争所需要的。而对于迫害他们的人,这是一个庄严的宣告:虽然受到这样的歧视和迫害,我们还有着像河流一样深沉的灵魂,因为我们是没有被征服、而且不可能被征服的。

诗里面的“我”,是指的黑人种族,年轻的诗人所表达的情思,凝聚着个人的独特认识和感觉,但那的确同时表达着广大黑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抒发自己的认识和感觉,达到将自己与“大我”融合在一起的境界,这正是诗人最可贵的品质。

记不起是哪一个美国诗人,当人们要他解释他的诗时,他说:你要我用笨拙的语言将诗复述一次么?而我在这里,确实是用笨拙的语言复述着休士的诗,其中还可能有一些牵强附会甚至歪曲了原意的地方。但是,我表达的是我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至少,我的感受有一点应该是对的:遭受过无数苦难和有着悲惨命运的黑人,有着人的尊严感,是永远不会屈服的。而且,他们一定会有他们的光明的将来,一如休士在另一首诗中所歌唱的:

我们应当有一个太阳的国土而不是这个生命寒冷的地方

《黑人谈河流》这首小诗,是单纯的,然而并不简单。在诗里面,单纯是力图将丰富的生活体验通过凝练的方式传达出来。而且,既然是生活体验,那当中当然也就流贯着真实的感情。这感情表面舒缓、平静,却蕴含着深不可测的力量,显示着深沉。这诗的节奏是并不强烈的,而在这并不强烈的节奏中,内在情绪的回旋却达到了一种超出一般的力度。它像一条河缓缓地、缓缓地流进读者的心中,在读者的心中激荡着……

3、作者逸事:

饥饿诗人休斯的一段奇遇

李保军

1924年2月,22岁的兰士敦·休斯(Langston Hughes)来到欧洲的大都市巴黎,当时他身上只剩下7美元。虽然衣食无着举目无亲,但他是诗人,还是难以抑制自己对巴黎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开始在各处游览。

毕竟是初来乍到,生存是首要问题。在这段时间里,年青的诗人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经过了一个多月寻找工作的失败之后,休斯曾在万般无奈之下,给他的母亲和继父写了一封求援信,请求借一些钱给他。母亲的回信令人失望,家里也正在闹危机:继父因为肺炎而住院,同母异父弟弟刚被学校开除,家里也因为所在地区闹水灾而搬迁,而且更严重的是母亲此时失去了工作。母亲劝他早点儿结束流浪生涯,回到家中来。但是,休斯的性格不允许他走回头路。几经周折,他总算在一家夜总会里找到了一份门僮的工作,这之后他还干过诸如洗碗工、厨师、餐厅侍应生等一些工作。虽然所挣不多,却也可赖以为生。在此时期,他写下一首小诗《公园长椅》(Park Benching),发表在《工人月刊》(The Workers Monthly)上:我坐在巴黎的公园长椅上,/饥饿;/我坐在纽约的公园长椅上,/饥饿;/我曾说过:/我想要一个职业,/我想要一份工作。/有人告诉我:/这儿没有职业,/这儿没有工作。/我只好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饥饿。/在隆冬时节,/饥饿,/没有职业,/没有工作。

回到华盛顿后,休斯在一家叫沃德曼·帕克的酒店里当车僮(Bus-boy),没想到一个机运正不声不响地向他走来。

当时美国诗坛上名气最大的林德塞(Vachel Lindsay)下榻休斯所在的酒店,他将在此举办诗歌朗诵会。休斯十分想借此机会“得识荆州”,但他缺乏胆量,不敢前去贸然晋见。再说他是黑人,连朗诵会的门儿都进不去。怎么才能得到大诗人的指点呢?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自己写的三首诗悄悄放在了大诗人的餐桌上,然后离开。

那天夜晚,朗诵会上,林德塞突然打断自己的诗朗诵,向听众们宣称他在该酒店里发现了一个天才诗人,一个酒店的黑人车僮。接着,他朗诵了休斯留给他的诗作。这一下可不得了,人们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将注意力一下子全都集中到这位大诗人推崇的小诗人身上。

第二天,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们包围了这家酒店,他们等着要见这位无名的黑人诗人,这个酒店的打工仔。很快,大诗人林德塞发现了一个黑人诗人的消息和图片覆盖了全国所有主要的报纸。一夜之间,休斯从一位无名之辈,上升为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人。

林德塞本人在离开酒店前并没有见到休斯,他留给休斯一本济慈(John Keats)的传记,在书的扉页上,诗人写道:“千万不要让突如其来的名利把你迷惑。隐居、写作、学习、思考。”但是,隐居写作,谈何容易。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休斯根本无法像往常一样生活。成天到晚都有好奇的人们前来酒店探寻这位车僮诗人的生活情况,休斯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发薪的日子,他领了薪水,辞掉酒店工作,去了纽约。在那儿,他开始整理自己以往的诗作。

──光明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