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华侨初级中学 肖爱娥 陈海璇 谢丽君
单元分析
潮阳区华侨初级中学肖爱娥
【单元总揽】
本单元围绕着“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择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具特色。涉及的生活范围既有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也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既有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也有对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对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精短的篇幅中,塑造孔已己这样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小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小说语言老辣犀利,写人状物画龙点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蒲柳人家》──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和语言、动作等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京东运河边几个农民的鲜活形象。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变色龙》──是篇幽默讽刺小说。作者善于提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与事,加以夸张和对比,创造出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小官僚形象。文中作者没有一句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
《热爱生命》──以极其细腻的准确的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活下来的故事。其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和真实深刻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⑵注意小说体裁的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着重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⑶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⑴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⑶体会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⑷对关键的语段反复品读,精彩赏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受小说中人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生活经验体味小说的内涵,小说的主题。
⑵通过整体阅读走进作者描述的世界,深入体会感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⑵辨析各种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⑶欣赏小说的语言。
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
【课时安排】(共10课时)
1、《孔已己》(2课时)
2、《柳蒲人家》(1课时)
3、《变色龙》(2课时)
4、《热爱生命》(1课时)
5、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2课时)
6、单元小结与达标(2课时)
孔乙己
潮阳区华侨初级中学肖爱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物,认识封建教育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理解文章中用词的准确、精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孔乙己的悲剧性格。
2、用环境描写提示孔乙己悲剧的深层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分析,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以讨论的方式,理解孔乙己的矛盾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典型人物,这个人物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下笔写的呢?请大家先看课文第三段的这句“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句中哪个字眼最关键呢?是“笑”字。孔乙己为什么可笑?人们笑他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抓住“笑”做文章?学完了这篇课文,就不难找到正确的答案了。
二、资料助读积累词汇
1、资料助读: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2、积累词汇:
踱进(duó)咸亨(hēng)舀出(yǎo)羼水(chàn)砚(yàn)拭(shì)附和(hè)蘸(zhàn)阔绰(chuò)间或(jiàn)缠夹不清不屑置辩颓唐营生格局
三、整体感知
1、理请小说情节,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
2、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⑴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⑵孔乙己的地位。
⑶孔乙己的结局。
点拨:(含义)边缘人多余人
四、研读探究
1、通读全文,组织讨论:课文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孔乙己的形象?
讨论后明确: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刻画,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揣摩关键语句,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交流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教师归纳小结:这篇小说,作者将孔乙己的肖像、服饰、姿态、语言、动作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身材高大,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
3、品位小说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圈点精彩句子进行分析。
⑴便排出九文大钱。
⑵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⑶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⑷“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反复诵读,体会课文老辣犀利的语言,对精彩的句子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矛盾
功名不就────────自命清高
孔乙己身材高大────────好吃懒做万般皆下品
贫困潦倒────────死爱面子唯有读书高
受尽摧残────────麻木不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导入新课。
二、研读探究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思考讨论: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教师点拨: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2、思考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教师点拨: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使孔乙己的形象得到深刻表现。
3、思考讨论: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明确: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戏剧的气愤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小结: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乐。这是“病态社会”所致,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漠无情。掌柜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4、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
三、扩展比较比照引申
比较孔乙己和范进,分析两个人物性格和思想上的差异。进一步理解鲁迅对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态度。
四、教师归纳小结
五、布置课外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缩影)
环境咸亨酒店──封建社会
孔乙己
丁举人取笑
人们酒客
掌柜讥笑
“我”、孩子们
蒲柳人家
潮阳区华侨初级中学肖爱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赏读人物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征。
2、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3、领略小说中所蕴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风俗。
4、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层面的诵读,感受、触摸和积累语言。从文中找事例支撑人物性格,
2、用研讨探究法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作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从文中找事例支撑人物性格,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然后简短的口述一段自己身边某人的典型形象或事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刘绍棠及其作品
1、直接导入。
2、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
二、出示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通读全文,初步感受极具民族风格的语言
积累词汇投影:
梆他(bāng)纤夫(qiàn)剜(wān)腌臢(ā zā)捯气(dáo)唿哨(hū)隐匿(nì)勒令(lè)戏谑(xuè)荣膺(yīng)蓬蒿(hāo)断壁残垣(yuán)作揖(yī)嘬着(zuō)咯吧(kā)到了(liǎo)
白瞪:翻白眼,表示轻蔑、厌恶。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勒令: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事。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荣膺:光荣地获得。
如坐针毡:形容心声不宁。
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腻歪:厌恶,厌烦。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三、学生品读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1、例如: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教师归纳小结: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2、例如:写奶奶的泼辣:“一丈青大娘骂人,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写何满子的玩劣:“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写老秀才的严肃:“只觉得头上压着一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写爷爷的胡茬:“就像根根松针……”……
教师归纳小结:妙用纯乡土味的比喻凸显人物。
3、例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教师归纳小结: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四、感受人物形象与性格
1、师生对话(教师根据对话进展板书)
“一丈青”、“何大学问”两个绰号的由来。
明确: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2、研读品味,精选段落诵读:
第一部分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分析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的?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动作描写(“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语言描写(“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神态描写(“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⑴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⑵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
⑶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五、内引外联,拓宽视野
课内与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俗单元)相衔接,课外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七、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选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板书设计】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溺爱孙儿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松
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变色龙》教学设计
潮阳区华侨初级中学(现在文光一中支教)谢丽君
【教学设想】
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认识沙俄统治的腐朽黑暗。
2、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3、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4、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5、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课文用六次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深刻的社会意义,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2、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选出扮演角色的同学:一个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个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个扮演赫留金、一个扮演小狗、三个扮演人群中的人。老师和学生一起创作出课本剧,指导学生分角色排练好,重点抓住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感悟人物性格
1、观看改编好的课本剧,思考:你能否给这个课本剧加个题目?你为什么会用这个题目?
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一个变化多端的人两面人势利眼警官等等因为这写出了那个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本性。
2、讨论: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
为奥楚蔑洛夫就像动物界中的变色龙一样,善于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所以用这个题目来比喻主人公。
二、学生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性格
1、四人小组合作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小狗咬人事件中态度的几次变化,在课本上画一画,并且用最简洁的话说出他每次变化的原因、内容分别来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揣摩人物心理。
明确:一共有六次变化。
第一次: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2、思考: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
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3、讨论:警官的变化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媚上压下不变变化无常不变一切为私不变思想和行为不变,等等。
从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
4、讨论:作者怎样用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老百姓的话语:“我绝不轻易放过……”“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我要拿点颜色出来”“我们决不能不管。“混蛋”“猪崽子””“我早晚要收拾你!”表现出奥楚蔑洛夫专制横蛮、大耍威风、欺凌百姓的性格特点。
对将军的话语:“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这是他老人家的……”表现出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奴颜媚骨、献媚讨好的性格特点。
三、思考: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刻画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穿在身上身份标志、装腔作势的道具
第二次:脱下掩饰狼狈
第三次:穿上内心恐慌
第四次:裹紧掩饰恐慌)
四、补充介绍时代背景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五、讨论: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小说通过对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刻画,形象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和反动,辛辣地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六、小结
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包含两个方面:他的沙俄统治的爪牙,在上层权势面前奴颜卑膝,俯首贴耳;他是沙俄统治的代表,在广大群众面前专横凶狠,作威作福。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描写剥削阶级的“走狗”:“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两句话可以借用到这个沙俄警官身上。
七、布置作业
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
沉静无精打采浆硬无缘无故魁梧异想天开荒唐洋溢伶俐恐吓径自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思考其作用。
3、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1、重点词语:
沉静:本义指环境寂静或人内心安静,平静。课文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精神不振作。
浆硬:指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使干后发硬发挺。不可写作“僵硬”。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缘,故,原因。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注意“魁”和“槐”的区别。
异想天开:形容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荒唐(huāng tá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yáng yì):多指情绪、气氛充分流露,着重指从内向外流露出来。
伶俐(líng lì):聪明,灵活。除了有脑筋灵活外,还有乖巧、机警、逗人爱的意思。
恐吓(h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千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勾画了一个萧条凄凉,恐怖压抑的社会环境。暗示了沙皇黑暗、反动统治下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
3、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都是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话来表现的,而他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正反映在他的话语里。如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先问“你拿得准吗?”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赶紧表态“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而当厨师证实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其嘴脸变化之快,真令人瞠目。而他无耻之极的奴性性格也由此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运用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再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了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真是媚态百出。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
二、补充介绍作者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80年,他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套中人》、等。剧本有《万尼亚舅舅》等。契诃夫是世界文学中短篇小说的艺术大师,而且是戏剧创作的革新家。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三、体会小说的写法
1、揣摩文中语句的表达效果。
投影:
⑴“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跟许多饥饿贫困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⑵“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夸张的修辞于法,写小市民赫留金要借狗咬手指头捞一把赔偿金的心态。
⑶“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⑷“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用拟人手法写小狗,把它作为具有“狗性”的人的辉映。
⑸“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逢迎拍马,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
⑹“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双重否定的修辞手法。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时,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势,与后面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成绝妙讽刺的效果。
2、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
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3、思考: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四、理解课文主题
1、讨论:我们从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可以看出俄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样的社会现实还体现在那些人物身上?
官官相护欺压百姓经济衰败人们麻木
赫留金:他粗鄙庸俗,想借小狗咬了手指头,趁机捞一把。为了这个卑鄙的目的,同时也是由于小市民的软弱本性,他对沙皇的警官毕恭毕敬,甚至曲意奉承,还打出了“兄弟当宪兵”这张牌。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发现力量不在他一边,便缩了回去。甚至当奥楚蔑洛夫骂他“猪猡”、“混蛋”时,他也不曾吭一声。他身上的奴性是很明显的。
观众:他们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软弱、迎合强者,随风倒的特点。
2、合作探究:小说结尾那群人笑的是什么?为什么而笑?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
五、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赫留金事件
对赫留金的态度
对狗的态度
欺下媚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潮阳区华侨初级中学(现在文光一中支教)谢丽君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拟采用批注式阅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归类整理;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展示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等,深入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2、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3、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4、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5、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注音:
巉岩(chán)吮吸(shǔn)驯鹿(xún)窒息(zhì)狼嚎(háo)半身不遂(suí)转瞬即逝(shùn)骸骨(hái)踉踉跄跄(liàng qiāng)咀嚼(júe jǔ)苛刻(kē)吹毛求疵(cī)苔藓(tái xiǎn)
2、词语积累:
束手无策:捆住了手,比喻毫无办法。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转瞬即逝:转眼之间就消失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半身不遂:偏瘫。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狼嚎:大声叫。
转瞬即逝:转眼就消逝了。
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三、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1、时代背景:
1848年1月下旬,当加利福尼亚木匠马歇尔在美洲河上的哥娄玛附近的锯木厂检查工作进展时,在工厂的尾水道中发现了几片含金石英。马歇尔带人找遍方圆数里,一无所获。之后,在撒特要塞(Sutter'sFort)的一家杂货店老板萨姆?布瑞南戏剧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购买了一大罐美洲河金土,带到旧金山,四处喧嚷,“金子!金子!来自美洲河的金子!”各处的人们听到消息后就丢下手头的工作,奔向加利福尼亚寻找金子。先是几十、几百、几千的人,随后是几万、几十万的人,坐着帆船和汽船,驾着驴马,甚至步行,蜂拥而至。在淘金热中,许多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富翁。但更多的人并没有发财,那里有着许许多多悲伤的故事。本文所讲述的就是那许许多多淘金故事中的一个。
2、作者: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学生介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主要内容:
本文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最终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歌颂生命的无比强大。
2、情节结构:
开端(1~6):人在昏迷中艰难前行。
发展(7~22):人与狼漫长的对峙。
高潮(结局)(23~27):人与狼殊死搏斗并胜利。
三、学生交流分享精彩之处
1、“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前还是一头小驯鹿,一面尖叫,一面飞奔,非常活跃。”这是一个残缺的生命的一种对活力、健康的本能的虚构。小驯鹿的死,似乎也预示着他在不久也会有相同的下场,这是一种同病相怜的悲哀。作者在这里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没有用深奥的语言,但朴实的语言中却有很深的言外之意。
2、“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手把狼抓住。”“无力”的狼、“无力”的手,形象地写出了人与狼的当时的境况,而“慢慢地”“一下”却又写出了人的计谋已久,也预示了人的最终获胜。
3、“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4、“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5、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6、“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他咬紧骨头,使劲地嚼。有时他咬碎了一点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于是他就用岩石来砸骨头,把它捣成了酱,然后吞到肚里。匆忙之中,有时也砸到自己的指头”这里的细节详细描写了他砸食猛兽吃剩的骨头,可见的他饥饿难耐,但主人公并没有轻言放弃,反更顽强地汲取生存的能量。再如最后他与狼较量的细节等,写得细腻逼真,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形象性。
7、“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8、“神志清楚”“很冷静,很沉着”等一系列词语,向读者展示了他充分运用理性克服危险与灾难、战胜恐惧与幻觉的心路历程。如“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感到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么,为什么他不甘心死呢?”这里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是主人公对生和死的思考,也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执着。再如“逼着他向前走的,是他的生命,因为它不愿意死。他也不再痛苦了。他的神经已经变得迟钝麻木,他的脑子里则充满了怪异的幻象和美妙的梦境。”这些心理描写告诉我们:他身体极度衰弱,但只有一息尚存,就决不放弃,支撑他的是对生命的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小说中作者多次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四、讨论作者写作意图
1、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但“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作家逼真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后搏斗时主人公的双手已无力将病狼掐死,但是他顽强地拼尽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用牙齿咬断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然而他还是“硬凭着意志”给灌下去了。正是这像“铅液”一样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2、作者塑造这样一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文中反复渲染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五、学生展示阅读后得到的启示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5、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和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2、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请你对他们说点什么?
【附板书设计】
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
遭遇病狼(冷静、沉着)
与狼决斗(超越极限)
战胜病狼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潮阳区华侨初级中学陈海璇
【活动主要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引导正确的读书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2、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3、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虚构故事,尝试进行小说创作。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资讯交流
了解有关小说的知识:
小说是一种综合地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了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了多方面揭示人物性格的要求的。
在我国,小说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由神话传说到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才终于尉为大观。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构成的三个要素。情节是构成小说事件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线索,人物的性格只有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两个方面,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对于揭示小说的主题和烘托人物的性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三个要素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而在分析小说的主题时,首先应该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去进行认真的考察与思索。小说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有多种方法,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等。这些描写,可以从多个角度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人们一般根据小说的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将其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及超短篇小说(或称微型小说)等。
二、阅读与鉴赏小说的活动与引导
活动一:师生共同走进难忘的小说世界
举办一次“走进小说天地”的读书报告会。
先回忆自己读过的小说,列出书目,为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确定参考书目: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书潮》,吴承恩《西游记》,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童年》,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等。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小说时感受,体验人物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并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那么,我们已经进入了小说艺术的境界了。
活动二:激发兴趣,讲故事比赛。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采取自愿发言的形式,自己站起来讲述自己读过小说的人物形象,可重新设计人物命运,可为小说读写故事。可穿越时空与小说人物对话等。如为《我的叔叔于勒》改写于勒重新发财回来后菲利普夫妇的再一次精彩表演。《假如孔乙已也中了举》,孔乙已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假如《变色龙》中狗的主人是将军本人,警官又将如何变色呢?
活动三:交际范例
举办“小说人物大家猜”竞赛活动。
根据人物的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姓名、小说名和作者,并用一个词语归纳人物的特点。
1、那人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中山王刘胜之后。
人物,性格特点,选自小说,作者。
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性格特点,选自小说,作者。
3、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人物,性格特点,选自小说,作者。
4、他,排行第二,人称二郎。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勇猛过人,胆大心细,景阳岗打死猛虎,为报仇杀西门庆,他有勇有谋,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人物,性格特点,选自小说,作者。
三、写作方面:
在本次活动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与小说有关的话题,尝试一次小说的创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