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 胡莹
【单元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和戏剧文化的有关情况以及知名剧作和剧作家;学会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欣赏戏剧,学会通过戏剧来思考生活和人生。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戏剧知识来提升文化素养;通过诵读、表演来品读台词,体会人物个性,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对戏剧主题和人物的思考、评判和反思,学习、观察和把握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剧作中洋溢的浪漫情怀、现实态度和人文精神;通过对个性化的人物的评论和反思,得到对生活的启示。
【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戏剧文学欣赏”,戏剧是社会的镜子,是人生的缩影,要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喜剧名剧之一。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既批判了高利贷者的贪婪与残酷,同时对遭受种族歧视的犹太人也给予同情。节选一场,戏剧冲突尖锐,气氛更是扣人心弦。精妙经典的语言更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变脸》是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第二场,描写了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命运的碰撞。这场戏剧情的前后对照、起伏跌宕。剧中人物的对白自然、流畅、贴切、生动,具有很鲜明的人物个性。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运用象征的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课文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却十分生动和相当完整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的美好形象。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每篇作品各自的艺术特点。重在了解戏剧剧本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怎样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课文的教学建议】
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话剧有关知识,理清剧本思路,能口述故事梗概,把握人物关系,了解戏剧冲突在戏剧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析优美的话剧语言,加以适当的表演,在表演中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戏剧文学电影文学。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来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喜剧。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第十二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诗歌作品十四行诗150多首。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⑵概述全文内容,讨论戏剧冲突。
课文节选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冲突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3、探究课文:
⑴分组讨论,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这场戏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前后两半。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他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后半场是鲍西娅,她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
⑵分组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及人物关系,找出人物个性化语言:
明确:
夏洛克是这场戏的重要人物。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他具有贪婪固执、残酷的本性。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奴社会里受欺诲的犹太人。他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鲍西娅是沙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争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对矛盾,她表现出人文注意者的勇敢、沉着、博学和智慧。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争的主动权,并进一步接露夏洛克的面目三步棋即给夏洛克夹以致命的打击。
⑶分析人物语言,从中体会莎剧丰富多彩的语言:
(设计意图:话剧通过对话就可以知道人物关系,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人物性格,不仅能够让学生弄清课文中的人物思想、立场,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戏剧冲突,找出戏剧冲突的关键词,如“威尼斯的法解”、“一磅肉”等,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在戏剧中冲突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戏剧冲突,让学生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关键作用,进而充分了解话剧艺术。找关键词对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有很大的帮助,也为下节课着重学习戏剧冲突奠定基础。)
4、赏析品味: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戏剧冲突。
⑵歌德曾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据此品析课文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三个精彩的片段:
①“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发出簌簌的声音”:安东尼奥连续用比喻来强调夏洛克的残忍无法改变。
②“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鲍西娅的这段台词,精辟、深刻、动情地阐述了她认为做人应当慈悲为怀的观点,直接表达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
③“博学多才的法官!”“好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一个再世的但尼尔,一个但尼尔”“好一个但尼尔,一个再世的但尼尔!”:葛莱西安诺不断用夏洛克说过的话夸赞鲍西娅,既是对鲍西娅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又是对夏洛克自食其果的奚落嘲讽,有很强的喜剧效果。
⑶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往往有丰富的潜台词,学生讨论完成练习四。
⑷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比较精彩的语言,大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5、学生谈本课学习的收获,教师略作小结(提示:从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来谈)。
6、学生质疑,教师、学生释疑。
7、布置作业:请大家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戏剧评论。角度应小,内容应精当,切忌泛泛空谈。可以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评论其中某个人物,还可以评析剧本所运用的戏剧技巧。
〖相关链接〗
1、作者介绍:
莎土比亚(1564~1616),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1584年后他到伦敦谋生,先后在剧场充当杂役.马夫.演员.导演和“环球剧院”的股东。他一生写了两部长诗.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十六个剧本(包括十一部悲剧.九部历史剧.十六部喜剧和传奇剧人其中著名剧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历史剧《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他的戏剧反映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期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他在创作中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马克思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出艺术创作要“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是要求真实地和正确地反映出时代的脉搏,要求情节不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优美,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
2、时代背景: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这时期正当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世,英国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刚登上历史舞台。人文主义者生气蓬勃。他们提倡人权自由.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的统治。这就使莎士比亚的喜剧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色彩。《威尼斯商人》就表现了新兴的商业资本对封建的高利贷资本的胜利,歌颂了人文主义的友谊.爱情及个性的自由解放。
3、名家点评:
语言的丰富有力,是莎剧动人的力量所在。歌德曾说:“莎士比亚是用生动的语言感动人的。”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也在于戏剧语言的改革。他一改从前正宗戏剧的清规戒律,用韵散杂糅的文体,特别是用大量无韵诗,这样可以自由表达各种个性化的人物,及其在各个时间.场所的变化……莎士比亚所用词汇有一万五千之多,是世界作家.诗人中罕见的。(朱雅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世界名著选评·第一集》)
《威尼斯商人》包含两个平行的情节。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大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尊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此外还穿插进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罗兰携款私奔的故事。通过这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冲突,莎士比亚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两种生活观的斗争。他肯定并赞美了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等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惟利是图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胜利。(赵澧《浅谈(威尼斯商人>,《世界名著选评·第二集》)
变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仔细揣摩并领会戏剧语言的潜台词。
2、方法与过程:
揣摩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影《变脸》片断。)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话归纳课文大意。
3、回读课文,弄清课情节发展脉络。
建议学生与同学合作完成。
提示:可提醒学生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掌握情节结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可如下显示:
第一部分(开头到“水上漂与狗娃同做摇船游戏):情节开端,水上漂买来狗娃,认做孙儿,爷孙俩同做游戏,兴高采烈。
第二部分(“狗娃唱:荷叶船,摇啊摇”至“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情节的发展,水上漂和狗娃闲话家常,言语之中流露出重男轻女的思想,狗娃为此而疑惧不安。
第三部分(“水上漂:狗娃,你在干啥”到“女孩在水中沉浮”):情节的高潮,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盛怒之下,在顾狗娃的苦苦哀求,狠心赶走狗娃。
第四部分(“水上漂:死丫头,不要命了”至文末):情节的结局,水上漂救起落水的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要求: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水上漂和狗娃两个艺术形象,请你根据两人的唱词、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内容,说说他们的性格。
2、学生独立品读课文,分析揣摩人物性格。
3、小组内交流完善。
4、全班交流发言。
要求: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然后再引用课文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学生发言中,教师作点拔、引导,最后可作如下显示:
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狗娃──历尽磨难、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
四、理读课文,质疑探究
1、提出任务:钻研课文,就文中疑惑处、精要处设问,先自行求取问题答案。
2、交流切蹉:与同桌互问互答,修改并完善自己的设问或答案。
3、全班交流:提问征求答案,或指名某一个同学回答。
4、学生提问作答中,教师择类板书于黑板上,以便于同学记录。
提示:如果学生问题偏窄,教师不妨补充如下:
你是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什么特点?
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教师可视学生理解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补充。
五、课堂活动
1、识脸谱:
⑴课件:播放歌曲《唱脸谱》MTV;
⑵然后电脑显示下表:
颜色特征所用角色角色举例:
红色表现性情激烈、忠耿正大的人物:关羽
黄色表现体格不健壮、实则勇武过人的角色:甘宁
蓝色(绿)多用于凶猛、可怖的人物:卢杞、恶鬼
白色表现奸诈、阴险:曹操、董卓
黑色表现正直、坦率、鲁莽:张飞、李逵
⑶电脑显示下列脸谱,让学生猜测其适用的角色,或根据脸谱下角色的名字来揣测角色的性格。
六、布置作业
川剧作为一个地方戏剧,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川剧也面临着年轻观众越来越少的问题。2003年8月底在成都举行的2003年新丝路模特大赛四川赛区决赛上,一组结合川剧脸谱与三星堆文化的时装表演,带给观众一种神秘的感受。这种把川剧脸谱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相关链接〗
1、脸谱知识: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2、关于“变脸”艺术:
变脸是戏曲为突出表现剧中人物的惊恐、绝望、愤怒等极端情绪的突变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初只用来表现神怪,后来推及其他角色。最初的变脸由演员进入后台改装完成,后来则演变成当场变脸,由此演为一种绝技。其实,变脸的手法很多地方剧种都有,但以川剧最著名,成为川剧的招牌和轻易不示人的绝技。当然,也有人称它为乡场上的小杂耍,没什么内涵,看几次也就没了趣味。
变脸一般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依据功夫深浅和剧情需要而定。大变脸又有三变、五变直至八变,小变脸则只在脸的局部上做文章。变脸的手法没什么新鲜,抹暴眼、吹粉、扯脸而已。抹暴眼与吹粉属涂面化妆。抹指的是以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则更粗糙,吹起色粉即变脸。扯脸即扯脸壳子,也即面具,先一层一层套上去,松紧死活有度,演出中再一层一层扯将下来,对演员的要求是动作敏捷,不露痕迹,如此而已。
枣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体会剧本通过人物动作和表情以及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2、方法与过程:
阅读课文,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讨论剧本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剧中人物的亲情,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陶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然后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2、“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新春佳节,合家欢乐,团团圆圆是最让人快乐的事。可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的节奏加快,“回家”已成奢望。
二、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剧本,读后请同学点评,探讨朗读技巧
三、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从而把握剧情,理解课文的象征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老人有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第一次是他向男孩提起儿子叫“枣儿”,并说出“枣儿”一名的来历。第二次是向男孩谈起儿子只顾摘枣儿,撒尿都不知道,竟尿了老人一脖子,老人不但不嫌脏,还感到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第三次是说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老人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如果把后两次合为一次,也可以说老人有两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
老人对男孩始终是十分疼爱的。剧中对老人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而且随着他与男孩交往的深入,这种疼爱的感情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老人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想念,反映了他对儿子的至爱亲情。他对男孩的态度,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了他对儿子的亲情。
2、“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事情发生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开场的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男孩因“捡枣”而与老人邂逅;老人请男孩吃“枣儿”;算命先生给老人的儿子起名,以及儿子小时候尿尿的事情,都离不开“枣儿”;老人给男孩讲“枣树”的来历,以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闹灾荒时爷儿俩靠“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活命的故事,也都离不开“枣儿”;男孩要把“枣儿”带回家,留给父亲吃;结尾以“枣儿甜,枣儿香……”的童谣,与开场相呼应。在剧中,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3、剧中有不少富有象征意味的台词,可以让学生仔细体会。例如以下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都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不能只按字面理解。
⑴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
⑵男孩(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和我一样?
男孩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⑶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⑷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4、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五、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六、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和启示
七、妙笔生花
设想一下,新春佳节两个未出场的人物怎么过年?请用剧本的形式写一写。
〖有关资料〗
品枣儿──为《枣儿──靖江戏剧小品选》序
齐致翔
《靖江戏剧小品选》题头冠之以《枣儿》,我想不仅因这个作品本身取得的成就和带给家乡的全国性影响──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一等奖,更由于它作为一个代表,一种象征,一粒树种和一片生命,对着家乡也对着世界,对着爹娘也对着儿孙,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表达了真心的企盼,将人性与人格、崇高与忧患演绎得那样楚楚动人又回肠荡气。
枣儿的成长得益于家乡的土沃、水好、肥足,但收获的时候还要有一根长长的竹竿竿,否则就打不下枣儿一片片,而那竹竿竿是爹娘给的。
我读着这凝聚了十数年几代人辛勤劳作的小品选,只觉醇香阵阵,思绪绵绵。这《枣儿》啊,岂只是孙鸿一人的收获?
选集中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颗惹人喜爱、令人生津的枣儿。它们是靖江人的共同收获。
许振球、窦大康、潘浩泉、鞠俊武等人的名字连同他们的《洁白的软壳蛋》《打毛线》《正宗女子健美裤》《他还是他》《学校门前》《配套成龙》《微笑微笑》《今夜静悄悄》等作品一齐映入我的眼帘。它们使人愉悦,发人深思,苦辣甜酸,风格各异,如同一把大小不一、口感不同、色泽有别的枣儿,给家乡父老留下过难以忘怀的滋养。
他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审视过去,迎接未来。
有可贵的坚持,有勇敢的扬弃,都为了一个信念:让家乡更美好。
深怀一颗赤子之心,善待自己的爹娘,鞭策自己的后生,都为了一个责任:一起创建新生活。
多以善意的讽刺、真诚的呼唤教人自省;以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尊严教人自重;以祖国的前程、时代的号召教人自强。
十数年发愤求索,十数年集腋成裘,终蔚成枣香扑鼻、名震遐迩之大观。靖江小品已成为家乡父老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这是靖江人民给予靖江小品的最高奖赏。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许振球。作为靖江戏剧小品创作的始作俑者,他十数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不仅率先成就,更带动了靖江一大批钟情于小品的爱好者和参与者。孙鸿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被吸引到冠盖如荫的大树之下。我想她一定吃过那树上的很多枣儿。诚如是,《枣儿》连同孙鸿本人都应是许振球等老一辈小品作家十年辛苦一朝收获的最可喜的成果,是家乡土壤、父老心血和一切关心、呵护、扶持靖江小品创作的靖江人共同玉成的。
摆在我面前的枣儿不是一颗、两颗,而是数不清的一大片。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来吃,身边却只有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地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我不禁也大喊一声:为什么没有回音?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
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
这枣儿啊,你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
既甜更苦,五味俱全,成色不一,自在真实,性情各异,皆可人口,却需咀嚼,小咀嚼就品不出它们的真味道。
不仅如此,这收成还激起我无限的情思,那一颗颗、一片片的枣儿便都活起来,活在我历史的和现实的联想之中,活在我生命的企盼之中。
那是一个奇特的生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自在长青,永无衰竭。它涌动着温暖的亲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