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中学 余海英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 鱼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逻辑严密、气势饱满的议论文。关于课文的论点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有人认为是“保持本心的重要性”。不管学生赞同哪种观点,都应该让学生了解本文围绕观点行文严密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本文运用排比增强感染力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的论证逻辑。

2、体会排比所形成的论证气势。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子的“仁”是指一种内在修养,那么孟子的“义”就是指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孔子对仁学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当“义”与生命在人生的天平上等待裁决时,孟子也会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为什么孟子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呢?当“生”与“义”不可同时拥有时,怎样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呢?现在让我们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寻找答案。

2、整体把握

课文提出了“舍生而取义”这一中心观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呢?在第一段中,孟子通过列举一组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人们总会选择那些更加重要更有价值的事物。这可以看做全文的大前提。由此推演出一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人们如果能够把“义”看得高于“生”,就一定能够做到“舍生取义”。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二、三两段中,孟子从事例和道理上说明了保持“本心”是“舍生取义”的前提条件。

3、重点难点突破:

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内在逻辑。

⑴有的人“舍生取义”,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有灾祸也不躲避。这是从正面讲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假如“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那么就会相反,凡是可以求生的手段,哪一样都可以采用,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一桩都可以干。这样正反对比就显示出“义”的重要。

作者强调有人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是因为没有丧失“本心”,这个“本心”在孟子看来就是指人“善的天性”,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以上是道理论证。

⑵二、三节是事例论证,两种事例形成一种对比。虽然是“一箪食,一豆羹”,但很重要,决定着生死,但有人却不受。而“万钟”虽多,只是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不重要,但有人却接受了。前者重“义”,后者“不辨礼义”,根本原因是一个保持了“本心”,而另一个丧失了“本心”。由此可见“本心”的重要,有了“本心”,人们就会重“义”,社会才能安定。

4、拓展延伸:

⑴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名言或故事。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

⑵在网上收集资料,了解孟子所讲的“礼”“义”与“仁”的区别。

【反思】

关于课文的论点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有人认为是“保持本心的重要性”。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只要让学生了解本文围绕观点行文严密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本文运用排比增强感染力的特点就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