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中学 孙宏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 曹刿论战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及军事才能;

2、领悟取信于民、把握战机、以弱胜强的道理;

3、理解部分词语的古今差异。

【教学重点】

1、曹刿战略思想;

2、文章详略安排。

【教学难点】

1、曹刿战略思想分析;

2、创新写作思路。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讨论、分析、归纳,以导促读,以读促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官渡之战,淝水之战,长勺之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板书“曹刿论战”)

二、围绕战事,分析背景

1、课文选自什么地方?作者是谁?

学生答:本文选自《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2、战争名称是什么?作战双方分别是谁?

战争名称:长勺之战;战争地点:长勺;战争双方:齐国,鲁国。

3、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力量差别悬殊的战争;齐强鲁弱;齐国侵略鲁国(“齐师伐我”)。

4、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统治者鲁庄公积极应战(依据是“公将战”);百姓漠不关心(依据是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又何间焉”);曹刿主动请缨(依据是“曹刿请见”)。

三、以“论”设问,分析战争

1、曹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学生答:由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可知曹刿也是一介平民;他参战的原因是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敌国外患,敢挺身而出,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

2、曹刿与庄公论战,可分为几个阶段?(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归纳后答:三个阶段:战前(“曹刿请见”);战时(“战于长勺”);战后(“既克”)。

解释:见、既、克。

3、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是怎样论战的?其主题是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后答:通过三问三答论战;其主题是“何以战”,即讨论战争的基础和依靠力量。

庄公提出三个条件:近臣、神灵、人民。曹刿否定了前两者,肯定了第三者,表现了他的“取信于民”的思想,这是政治上的“远谋”。

解释字词:安、专、牺牲、加、信、狱、情。

掌握省略句式: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于)人。

4、战争中重点写什么事件?表现手法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答)写了两件事:出击时机的把握和追击时机的把握;这是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的。

解释:鼓、驰、绩。

5、战争结束后的论战围绕什么展开的?有何作用?

师生共同讨论后,学生答:围绕胜利原因展开;作用:是对第2段战争指挥的解释,是胜利必然性的揭示,表明曹刿军事上的“远谋”。

解释:故、盈、靡、竭。

省略句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而)作(士)气,再(鼓而士气)衰,三(鼓而士气)竭。

四、分组讨论课文详略

讨论的问题:

1、若文中加入战场厮杀场面描写和追杀齐军场面描写好吗?

2、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后明确:

1、课文的标题是“论战”,通过“论战”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若加入战场厮杀场面和追击齐军场面,只能冲淡“论战”这个中心,有损全文主题。

2、第1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谋”;第2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第3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刿的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划。

五、开拓思维,分析人物

引导学生着重分析两个人物:

1、曹刿(要多肯定其成绩:爱国,有政治远见,谨慎冷静,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2、鲁庄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接见还是一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六、写作练习

选取一个下面所给的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有自己的创新思维。

1、《论曹刿的远谋》;

2、《我看鲁庄公这个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