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第三中学 夏海头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 曹刿论战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剪村详略得当和运用语言简洁传神地刻划人物的方法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理解“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论”为中心组织材料栽剪得当的写法;

2、运用对话简洁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思路,分析讲解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吗?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它就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鲁长勺之战。这次战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

二、检查预习作业

课前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不知预习的情况如何?对了,老师只写了课题,忘了写作者了,作者是……?

1、指名学生简介《左传》:指名读注释①后,问:你对左传还有哪些了解?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guì)又何焉(jiān)肉食者(bǐ)小信未(fú)登而望之(shì)牺牲玉帛(bó)战,勇气也(fú)视其乱(zhé)望其旗(mǐ)

3、比较下面各组中加粗字的意思:

牺牲玉帛(指古代为祭祀宰杀的猪、牛、羊)

作出牺牲(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⑵小大之(案件)

逃跑(监狱)

⑶虽不能察,必以(实情)

动人(感情)

⑷忠之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于人民(忠诚)

⑸有何焉(参与)

团结无(空隙)

⑹弗敢也(独自专有)

心致志(集中在一件事上的)

三、研习新课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指名读第一段(读后学生评价并帮助正音),齐读第二、三段。(教师注意正音)

⑵听读跟读课文,正音。

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说说每一段的大意,第一小组到第三小组分别为1~3段,第四小组任选一段。在此基础上请一位代表复述全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2、理清思路:

⑴解题:

题目是“曹刿论战”,是一个主谓短语,,曹刿和谁论战?论的是哪一次战役?课文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了战争的哪三个阶段?(板书:战:战前、战中、战后)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读,按照故事情节来划分又该如何划分呢?

提示:从题目看,本文主要是写战争呢,还是写论战?那么谁是主人公?可围绕人物的活动加以概括)

板书:

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曹刿曹刿性格

活动

开头……乃入见开端请求入见爱国热情(有德)

何以……请从发展论何以战政治远见(有识)

公与……齐师高潮从战指挥军事才能(有才)

既克……逐之结局论何以胜谋略过人(有学问)

⑵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⑴“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⑵“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可伺机介绍: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

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

⑶曹刿的身分怎样?讨论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国忧”。

⑷“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⑸“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那谁能远谋?从全文来看“远谋”二字有什么关系?(或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明确:“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下文处处体现了曹刿的远谋。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板书:关心国家、深谋远虑。

⑹“乃入见”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

明确:在具体的语境中,省略了主语“曹刿”和宾语“之”(代鲁庄公)。

⑺“何以战”是什么意思?学过类似的句式吗?(何以见得)。何以战?鲁庄公怎么认为的?(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明确:

三方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⑻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讨论后明确: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请同学注意:“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

⑼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⑽本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曹刿临阵指挥作战。

⑾小结:说说第1段,曹刿“论战”所“论”的主要内容。

明确: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

⑿小结: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

⒀齐读第一段,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分角色读:男生读曹刿,女生读鲁庄公,叙述人由课代表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并背涌课文第1段。

2、整理第一段中重点实词“伐、间、鄙、加、信、福、狱、忠”的意义;虚词“以”的不同用法。

3、思考:第二、三段各写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抽背课文第1段。

2、重点讲解分析课文第2、3段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完成课后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背诵第1段

二、研读第二部分(第2段)

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剑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

“乘”有两义:

⑴为共乘一车,“乘”读 chéng;

⑵为另给一车相随,“乘”读 shèng。课文从“乘”义说,这样比较好理解,因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车论战才方便。

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3、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土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三、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谒”)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

“登拭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

4、指导背诵课文2、3段。

四、归纳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思想: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3、归纳写作特点:

讨论后明确: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基础检测。

〖附基础检测〗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传说是春秋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小惠未徧意思:

三、古今异义字填表

古义今义可以一战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忠之属也虽不能察,必以情又何间焉

四、给加点粗注音

肉食者

小惠未

又何

牺牲玉

小信未

下视其

战,勇气也

望其旗

福也

五、解释加粗的字

齐师我()

公将()

肉食者之()

又何焉()

肉食者()

入见()

何以战()

也()()

弗敢也()

必以()

小信未()

神弗也()

不能()()

必以()

公与之()

战于长勺()

公将之()

公将之()

遂逐齐师()()

()

公问其()

一鼓作气()

()()

()()

也()

有伏焉()

望其旗()

六、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已情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七、默写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其乡人曰:“?”刿曰:“。”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必以分人。”对曰:“,”公曰:“,必以信。”对曰:“。”公曰:“,必以情。”对曰:

。战则请从。”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刿曰:“未可。”。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遂逐齐师。

3、,公问其故。对曰:

。夫大国,难测也,,故逐之。”

八、用原文回答问题

1、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是

3、曹刿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是

4、曹刿认为追击敌人的最佳时机是

九、背诵并默写全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