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一中 黄平康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星星变奏曲 >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星星亮了》FLASH,理查德的《星空》。

2、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词乐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星星亮了》)请同学们用心倾听并描述歌手的内心情感。

(学生回答。)

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文题、作者。)

二、朦胧诗

多媒体:

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于坚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多媒体: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江河(1949~),“朦胧诗”运动的主将。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并用心感受月夜星空的情景。

2、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板书:

第一节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柔软的晚上、湖、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第二节

意象:冻僵的夜、苦难的诗、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也是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3、“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4、“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6、“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四、问题探究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结构上: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节16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都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相近。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化。

语言上: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起有变化,“谁不愿意”的肯定式变成“谁愿意”的否定式。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墓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4、主旨: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即是真正的对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

六、拓展

仿照这首诗的“如果……谁不愿意……”或“如果……谁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例:

如果我们不用准备那些枯燥的考试

谁还需要补课,谁还会

在夜里叹息

寻觅妈妈收缴的童年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歌

每个同学都是青春飞动笑声连连

如果我们都可以升入理想的大学

谁还需要补课,谁还会

在寒冷的冬天寂寞的煎熬

在酷热的夏日苦苦的等待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听到唠叨的话

【板书】

主要意象:星星

(象征光明、向往和追求的理想)

情境:温馨美好──>寒冷严酷

主题与变奏

内容:向往光明──>否定现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