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镇中学 石真俊 杨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写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这使我们文学人物画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观社会,以人感受科举。
二、课前热身
1、作家、作品简介(指生叙述)。
2、字、词正音释义(小黑板示):
星宿(xiù)斋公(zhāi)醉 xūn(醺)lài(癞)蛤蟆yán(阎)王紧攥(zuàn)带挈(qiè)腆(tiǎn)啐(cuì)嗑(hé)讳(huì)兀(wù)绾(wǎn)轩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作揖:拱手行礼。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商酌:商量,考虑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省,知觉,明白。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整体感知:
明确:本文是《儒林外史》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相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2、互动研讨:
①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部分。
②阅读第1、2两段,思考这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问表现范进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下。
二问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③阅读5~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被称为“范老爷”。
张静斋送钱送房子,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这都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四、反馈练习(小黑板示)
1、《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字,安徽省全椒县人,代小说家。2、《范进中举》一文的中心事件是。小说极力描绘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揭露了。
五、课堂小结
内容小结(指生概括)
方法归纳:
1、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2、运用前后对比的写法展示人物性格。
六、巩固练习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中举前屠户贺喜
范进借钱
范进中举
中举后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
乡绅来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小说的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故事情节和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我们已经对故事情节和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讨论学习范进等人的性格特点及社会意义,课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写作特点。
二、合作探究
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提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思考本文主要用了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的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
2、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明确: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外貌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3、找出文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指导学生分析夸张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
4、划出文中最后一小节描写胡屠户动作的词语,分析其作用。
明确: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5、总的来说,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明确:他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怎么。
三、相关链接
我们前面还学过一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孔乙己,孔乙己与范进有什么异同之处?
明确:异,范进终于中举,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同,同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
四、反馈练习(问答)
1、作者是怎样描写范进的疯态的。
2、联系全文看,范进发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范进中举发疯说明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1、内容小结: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超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2、方法归纳:
①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②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六、巩固练习
比较《范进中举》与《变色龙》的讽刺艺术。
学生回答后明确:《变色龙》的讽刺写法主要是对比与直接写实。它的直接写实就是奥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言行,其中还借助于道具──军大衣来增强讽刺的效果。而它的对比并非简单的前后对比,而是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脸,每一次都与前一次形成对比。《范进中举》除了对比与直接写实外还运用了夸张。
【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穷秀才对比
范进胡屠户张乡绅邻人中举(直接原因)
富举人趋炎附势世态炎凉权贵攀附(根本原因)
夸张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