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重庆市第四十八中学 樊春霞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唐雎不辱使命 >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学习重点】

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

2、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学习方法】

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两千年以前,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全豹。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特别是下面划线字的音)

(jū)以君为(zhǎng)者

以头(qiāng)地(fú)专诸之刺王僚

2、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⑴由4位学生进行:秦王,安陵君,唐雎的语言各一人,其他部分一个人。

⑵大家评论四人的朗读情况:音准,是否体现出人物当时说话的语气,语调和感情。

⑶老师在听学生意见后进行朗读指导,并让学生领会积累一些词语。

秦王:分前后两种情况,前面是傲慢无礼,口气强硬,轻视对方,后面是讨好和软的口气。其中:

前1:安陵君许寡人!其:加强语气的词,可用现在的什么词来表示?(生答后)确定“可要”。

抽出读这句。师指导。大家齐读。(以下各项同此作法)

前2:何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故不意也。错:通措,放置。

前3: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冠:帽子。跣:脚。抢:撞。

后:寡人矣。谕:明白。

读时要强调:

安陵君:奉承恭敬,口气委婉。

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虽然如此。要与下文形成转折。

唐雎:沉着冷静,干脆利落。

千里……岂直五百年哉?虽:即使。

岂……哉:难道……吗?反问句式

与臣而将四矣:了(陈述语气)

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读。

三、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语句

四、课外作业

1、书后练习二、三。

2、读《战国策》或有关资料,准备讲故事。

五、板书设计

1、学生读错的字及正音。

2、安陵君许寡人其:(加强语气的词)可要

也:(疑问语气)呢

故不意也错:通错,放置。

徒跣,以头抢地耳冠:帽子跣:脚抢:撞

寡人矣谕:明白

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虽然如此

千里……岂直五百里?虽:即使。岂……哉:难道……吗?

与臣而将四矣:(陈述语气)了。

第二课时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1、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采用学生的合理说法)

明确: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2、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

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二、文章写法特点

1、根据课文情节,发挥想像,看课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节?(学生说,老师评点;老师说,学生评点)

明确:本文这种写法的好处,简洁明快,突出重点,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驳秦王关于“布衣之怒”的特点。

⑴举哪几个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征兆?

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例。

在他们行刺前分别有征兆:慧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

⑵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是一种铺陈渲染,增强对秦王心理打击力量,以达到下文有效威胁秦王的目的。

三、问题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师生互相交流看法。

2、读文章后,有什么疑问?

如唐雎行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让学生发现,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识别事物的能力)

四、《战国策》里的故事

1、“士”的故事

2、成语、寓言故事

五、课外练习

以战国时的“士”为内容,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