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五中学 刘海娜
【教学目标】
1、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音韵的美感目标。
2、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巴金简介(投影)
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巴金自称是“‘五四”的产儿”,少年和青年时代接受了“五四”的科学民主思想,还赴法国留过学。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战士、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1927年写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是始永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学生回顾、讲述“夸父追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多媒体显示)
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渇死。” 《山海经》
⑵“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
三、内容研讨
1 、学生默读课文,理解、积累生字:
(投影)
旸(yáng)谷:日出.
姮(héng)娥,及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2、播放配乐朗读材料,充分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诗境。
3、指名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教师适当点评后,学生齐生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考其含义。
四、合作研讨
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作者为什么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2、文中写到:“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3、“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学生小组研讨、交流,教师随机给予协助和引导:
1、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2、《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3、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4、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5、拓展延伸:
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6、生齐声诵读,体味课文的深意。
四、课堂小结
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论及巴金的散文创作,《文学评论》中所载姚春树的一段话能够引领我们更好地走进巴金地作品,他说:“对光和热地赞美,对生命力地赞美,对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赞美,对漫漫长夜和严冷寒夜的憎恶,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四组意象系列,这构成巴金散文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