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安县东京城镇东京城中学 刘光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语言及反问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鲲()鹏斥鷃()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2、词语释义:
蓬蒿狼藉呐喊自不量力
咫尺精巧佳肴相形见绌
二、导入
宇宙是神秘的,人类是智慧的,神秘的大自然带给人无穷无尽的遐想,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间互相补充。
四、内容探究
1、学习一、二段:
学生阅读一、二段概括大意:
一段:提出“征服自然”的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二段:大自然窃笑人。
2、学习三至五段:
⑴学生阅读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动物。
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⑵学生发表看法,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①说说人类变化历史
②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③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④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代人类科学的成就?
⑤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的?
五、课堂练习
研讨与练习一。
六、作业
本文的新学词语较多,抄写于词语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二、继续探索课文
学生阅读六至十段,概括大意:
1、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吗?
4、本文是否有好有坏?
三、学习文中的反问句,体会作用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情感,找出本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比较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关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损害自然,敬畏自然不是一件坏事,这与保护自然也是一致的。
五、反馈
研讨练习四。
六、作业
阅读理解《“能吞能吐”的森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