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旅鼠之谜 >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⑵了解作者及其创作,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⑶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能力目标:

⑴学习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⑵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

⑶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文意,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深层探究,明确课文会给我们哪些启示;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感受其知识性、趣味性;延伸拓展,关注自然的奥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旅鼠之谜》一定能激发你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设计(二):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在其列,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见识一下这个跟老鼠差不多的小东西吧。

设计(三):

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奇不奇?一旦旅鼠太多了,毛色竟会变化,灰黑色变成橘红色,招引天敌吃掉自己,奇不奇?如果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将下去,奇不奇?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至今没有解开谜团。这篇《旅鼠之谜》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播放由浙江电视台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北极纪行》片断。

投影显示由位梦华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相关章节。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

教师选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

投影显示:

徘徊媲美笃信

仓皇逃窜紧追不舍小心翼翼急中生智饶有兴趣自言自语

神秘莫测无言以对齐心合力焦躁不安东跑西颠永无休止

无所畏惧浩浩荡荡前赴后继全军覆没难以置信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稀奇古怪道听途说若有所思相辅相成

2、学生再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文句:“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第一小组:“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第二小组: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第三小组: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第四小组:“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五小组: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六小组: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重点体味课文最后丹尼斯说的话,他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教师应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教师提供以下资料:

(多媒体显示)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学生自由发言。

五、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

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它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思考,明确: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本文具备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说明的内容。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对话的方式。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问。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2、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知识性和趣味性。

3、教师也可选例,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如: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作者写来烦而不乱,请细细品味。

如:篇末丹尼斯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有趣隽永,引人入胜。

六、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能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

七、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自然之道

一天傍晚,在加拉巴哥群岛最南端的海岛上,我和7位旅行者由一位当地的年轻人做向导,沿着白色的沙滩前进。当时,我们正在寻找太平洋绿色海洋海龟孵卵的巢穴。

小海龟孵出后可长至330磅。它们大多在四五月份时出世,然后拼命地爬向大海,否则就会被空中的捕食者逮去做美餐。

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我恰好碰到了一个很大的,碗形的巢穴。一只小海龟正把它的灰脑袋伸出沙面约有半英寸。当我的伙伴们聚过来时,我们听到身后的灌木丛中发出瑟瑟的声响,只见一只反舌鸟飞了过来。

“别做声,注意看。”当那只反舌鸟移近小海龟的脑袋时,我们那位年轻的向导提醒说:“它马上就要进攻了。”

反舌鸟一步一步地走近巢穴的开口处,开始用嘴啄那小海龟的脑袋,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面来。

伙伴们一个个紧张得连呼吸声都加重了。“你们干吗无动于衷?”一个人喊道。

向导用手压住自己的嘴唇,说:“这是自然之道。”

“我不能坐在这儿看着这种事情发生。”一位和善的洛杉矶人提出了抗议。

“你为什么不听他的?”我替那位向导辩护道:“我们不应该干预它们。”

“既然你们不干,那就看我的吧!”另一个人打算去帮助小海龟。

我们的____________把那只反舌鸟给惊跑了。那位向导极不情愿地把小海龟从洞中拉了出来,帮助它向大海爬去。

然而,然后发生的一切使我们每个人都____________了。不单单是那只获救的小海龟急急忙忙地奔向安全的大海,无数的幼龟由于收到一个错误的安全信号,都从巢穴中涌了出来,涉水向那高高的潮头奔去。

我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愚蠢透了。小海龟们不仅由于错误的信号而大量的涌出洞穴,而且它们这种疯狂的冲突为时过早。黄昏时仍有余光,因此,它们无法躲避空中那些急不可耐的捕食者。

刹那间,空中就布满了惊喜万分的军舰鸟、海鹅和海鸥。一对秃鹰瞪大着眼睛降落在海滩上。越来越多的反舌鸟急切地追逐着它们那在海滩上拼命涉水爬行的“晚餐”。

“噢,上帝!”我听到身后一个人____________的叫道,“我们都干了些什么!”

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年轻的向导为了弥补这违背自己初衷的恶果,抓住一顶垒球帽,把小海龟装在帽子里,费力地走进海水里,将小海龟放掉,然后拼命地挥动手中的帽子,驱赶那一群一群的海鸟。

屠杀过后,空中满是刽子手饱餐后的庆贺声。那两只秃鹰静静地立在海滩上,希望再能逮住一只落伍的小海龟作为食物。此时,所能看到的只是潮水冲击着空荡荡的白色沙滩。

大家垂头丧气地沿着沙滩缓缓而行。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____________了。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

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A、惊呆B、沉默C、争吵D、懊悔

2、小海龟为什么“把它的灰脑袋伸出沙面”?用括号在文中画出对这一现象作出完整解释的一句话。

3、作者在描写“年轻的向导为了弥补这违背自己初衷的恶果”时,恰当地使用了六个表示动作的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请用8个字作答)

4、文中所指“空中的捕食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鸟。

5、小海龟出世后为什么“拼命”地爬向大海?选择用肯定句式进行准确概括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小海龟生活在海里,出世后必然回归大海。

B、沙滩不是小海龟生活的环境。

C、小海龟不拼命逃跑“就会被空中的捕食者逮去做美餐”。

D、小海龟为了回归大海的途中逃避天敌的侵犯,求得生存。

6、文中“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7、文中加点词语“费力”“拼命”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8、阅读本文最后一句话:“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这些人“沉思”的是什么?根据文章中心,选择理解最深刻、最准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如果我们不惊跑那只反舌鸟,就不会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情,是我们杀害了这些可爱的小海龟。

B、这位向导把小海龟从洞中拉出来,实际上是帮助海鸟把更多的小海龟引出巢穴,导致了这场悲剧。

C、做事情要三思而行,鲁莽相助,往往适得其反。

D、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背它,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时间紧张,可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参考答案:

1、C ADB

2、“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3、抓装走放挥动躯赶

4、反舌鸟军舰鸟海鹅海鸥秃鹰

5、D

6、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些海鸟进攻小海龟时的凶猛残忍,以及大批小海龟出世不久就被吃掉的悲惨命运。

7、“费力”修饰“走”,“拼命”修饰“挥动”,有艰难,竭尽全力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轻的向导为了保护小海龟,弥补恶果所做的最大努力。

8、D

八、布置作业

1、选文中五个成语,组成一段话,内容要合情合理。

2、请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

3、继续完成课上的阅读训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课外收集动物世界的诸多谜团,并整理成文。

⑴出一期以“动物世界趣味多”为主题的墙报。

⑵组织一次以“奇妙的动物世界”为话题的读书交流会。

2、开放探究:

橡树之谜

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和几个从没见过寒带原始森林风光的年轻人,到原始森林去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因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等我喘着粗气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已是孤身一人,处在莽苍阴森的林海深处,迷失了方向。我在森林中兜转。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进了一片低矮的橡树林,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终于走出了林海,见到了完整的太阳!

见到了完整的太阳,心中也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我知道,橡树的果实──橡子,是可以食用的。小时候,我曾吃过橡子面制作的食品,不仅耐饥饿,口感也不错。我急不可耐地寻找橡子,可树上的橡子都被鸟儿和松鼠吃掉了,只留下空空的壳。我趴在地上,扒开积雪,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

我绝望地靠在一棵枯死的橡树上。①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一阵,吹得饥肠辘辘、精疲力竭的我一阵紧一阵地颤抖。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我已经整整两天没吃东西了!

对生命的渴望使我作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匕首刮剥枯死的橡树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寒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

我疯狂地用匕首挖着小洞里的橡子……我噙着泪,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都是鬼斧神工,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篝火在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洁白的雪地,橡树林显得分外绚丽。我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恢复了体力,靠北斗星认准了方向,最后回到了住地。

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我的内心深处也沉淀着一个难解的谜。

前不久,遇到一位研究寒带原始森林的专家,才知道拯救了我生命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森林中常见的啄木鸟。专家说,啄木鸟同许多在寒带森林定居的动物一样,每年秋季都要为自己贮存食物过冬,为了不使贮存的食物被其他动物盗走,它便在树干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在其中。我惊呆了,好半天默然无语——当年拯救我生命的,竟然是啄木鸟!

专家还告诉我:“啄木鸟贮存食物只选枯死了的树,它们甚至比人类更懂得保护养育了它们的大森林。”

啊,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

⑴文中说,“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不超过60个字)

⑵文章结尾说,“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含意和作用?

⑶文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具有什么作用?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⑷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人认为是“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有人认为是“要感恩大自然,珍爱大自然”。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⑴我在原始森林中迷失了方向,饥寒交迫,陷入绝境。后来意外地发现橡子,靠橡子获得希望,恢复体力,走出困境。

⑵第一问: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抒写,用亲切询问的语气。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的深切感情。

⑶①渲染了作者身处的困境和心中的绝望。

②烘托了作者获救后万分欣喜、充满希望的心情。

⑷应是第二种理解。文章写作者遇险获救的经历,是为下文揭示获救原因,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激、关爱之情服务的。文中虽有关于身临绝境、渴望生命,最终摆脱困境的描写,但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备课资料】

一、奇妙的动物世界

1、为什么说海豚是智慧动物?

在动物界中,海豚被公认是聪明的动物。例如在水族馆中,海豚在训练员的指挥下翩翩起舞,它的那些高难度动作,即使是人类的近亲大猩猩和猕猴,怕也不得不心悦诚服。

那么,海豚怎么会那么聪明呢?为了揭开这一谜底,科学家们解剖了它们的大脑,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海豚的聪明是天生的。

人类之所以聪明,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有较重的大脑。人的脑重1400克,马有800克,大猩猩有500克,猕猴有75克,而一种名叫大西洋瓶鼻海豚的脑子竟然有1500克的重量。当然,脑重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还有体重的不同,脑重与体重之比才能更好地反映客观事实,这个比值在人类中是1.93%,马是0.154%,大猩猩是0.31%,猕猴是0.58%,而大西洋瓶鼻海豚居然是0.6%,显然海豚在这方面比大猩猩和猕猴更优越。

研究还发现,海豚大脑半球上的褶皱甚至比人类更多、更复杂,而它的神经细胞密度也与人类和黑猩猩不相上下,可以这样说,从脑子的结构来看,海豚完全可以和灵长类相媲美。

面对这么聪明的动物朋友,人类非常想与之沟通,了解它的语言和行为,可惜的是,海豚使用的声音频率大多在200~350千赫的超声波区域内,而人类通常只能听到16赫~20千赫的声音频率,好在我们可以借助科学仪器来记录海豚的发言,不过,如果要在声音和行为之间找出一条规律性的东西来,肯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最近,美国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在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时候,想到了海豚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好朋友,他们让患病的儿童和海豚一起游戏,结果令人十分鼓舞:海豚使得这些儿童找到了自信。这一现象再次证明,海豚确实是一类不同寻常的智慧动物。

2、为什么鲸会“集体自杀”?

1985年12月22日早晨,我国福建省打水岙湾,潮水汹涌,海浪滔天,福鼎县奏屿镇建国村的渔民正在海上进行捕鱼作业。突然,一头10多米长的抹香鲸闯入了捕鱼作业区,渔民们马上用大网将其团团围住。然而,这条海兽不肯束手就擒,拼命翻滚吼叫,企图挣脱逃跑,无奈被鱼网紧紧缠住,动弹不得。就在此刻,渔民们发现1~2千米外波涛翻滚,一群抹香鲸凶猛奔腾而来,然后在那头被捕的抹香鲸周围游弋,并用身体隔网摩擦被围的同伴,以示安慰;同时横冲直撞,攻击渔船,显得非常愤怒。渔船在鲸群的攻击下,上下颠簸,几乎倾覆,渔民们惊恐万状,奋力搏斗。人、鲸相持了3~4个小时后,海水退落,鲸群全部搁浅,横卧海滩。这是我国有记录的第一次抹香鲸集体“自杀”事件,在国际上亦颇有影响。

类似的现象在世界各地也有出现。197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波尔斯堡沙滩,有150多头逆戟鲸不顾一切地冲上海滩。1979年7月17日,加拿大欧斯峡海湾,130多头鲸不顾人们的阻挠,横尸海滩。1981年9月9日,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的一个海滩上,160头巨头鲸“自杀”丧命。1984年3月13日,法国奥捷连恩湾,32头抹香鲸在沙滩上搁浅被困,大多数是雌鲸,个个流露出一种惊恐万分的神色,它们的哀叫声传到4千米以外,仿佛是在向人们和同类发出祈求,迫切需要营救而脱险。

鲸的集体“自杀”,一直是动物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鲸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智慧,但它不具有人类同样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不可能有真正类似人的自杀行为。

那么,鲸类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科学家为解开此谜,费尽心机,绞尽脑汁。

荷兰学者范·希·杜多克发现,鲸类遇难大多发生在低洼的海岸、沙质的浅滩,海滨浴场、布满砾石或淤泥的冲击土层,以及远离海洋中心的凸出的海角。登陆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迷失了方向。鲸类的视觉很不发达,基本上是用声音在水下“看”东西的。它要向探测的目标发出幅度很广的超声波,然后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判断目标的方位决定如何行动,这叫回声定位。而斜坡、海滩等不利地形,常使它的回声定位受到干扰。这样,它的行动被扰乱了,就东撞西窜,因而有时落入死亡的“陷阱”——陆地。

另外,有的学者认为,涨潮和退潮、暴风雨和剧烈拍击的海浪所造成的水位波动,加上海边倾斜的海滩这个地理条件,是导致鲸类登陆的重要原因。随着浪峰游近,岸边的鲸一旦和倾斜的海浪相接触时,就在原地停住,而后接踵而来的细浪,夹带着淤泥与沙子形成障壁,使鲸无法克服这一障碍返回大海。

可是,为什么鲸类的登陆死亡,总是采取集体行动呢?

有的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生物保护物种的本能,促使鲸类向发出求救信号的同伴靠近,最后造成同归于尽的惨剧。

最近,科学家们又有一个新的有趣的发现。他们认为,鲸常受到一种叫鲸虱的寄生虫的侵扰,鲸虱有硬的外壳,它能咬破鲸皮钻入皮中吸血并寄生在那里,一群鲸虱能吃掉大块的鲸皮而使鲸痛苦不堪。鲸可能为了摆脱这些寄生虫的折磨,拼命想找到一个尽可能被淡化的水域,如小海湾、河口等。一旦来到淡水里,鲸虱就会离鲸而去。但在淡水中,常因海水退潮而搁浅,使鲸这样的庞然大物不能再返回大海。

至此,奥秘并未彻底揭开,科学家们还没找到相应的措施,来防止鲸类登陆的悲剧继续发生。因此,这一自然之谜仍将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去寻根究底。

(以上两则均选自《十万个为什么》2002.10)

二、时文超市

人类的困境

喻传赞

目前人类的生存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请看如下事实:

1、“人口爆炸”。人类是在距今一万年前地球转暖后创建文明的,有记载的文明史仅有5000年,估计当时全球人口约1000万,至公元元年为2.5亿,至1600年达5亿,1830年增至10亿,1930年为20亿,1975年至40亿,预计2000年超过60亿。人口增长表明是一条几何级数增长曲线,且已过转折点,现以每35年倍增趋势至2010年可达80亿。

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笔者曾从世界淡水资源和食物资源两方面作过估计,全球极限养活人数为100亿,而最佳生存环境需将人口控制在50亿以内,对于我国,极限养活人数为14亿,最佳生存环境应为7亿以内。若我国在2000年将人口控制在12亿,必须年净增率在9‰以下,而且在2010年达到高峰13亿;若按目前的净增率,2000年将达12.5亿,高峰时可超过14亿。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有所谓“地大物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殊不知,它忽视了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地球不能扩大;二是作为维系生命三要素的阳光、空气和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土地沙漠化。据联合国调查表明,目前沙漠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6%,还有43%的土地(在64个国家)面临沙漠化的威胁。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沙漠化得很厉害,这是过度垦殖后大自然的报复。

世界森林面积由5000年前的76亿公顷,1860年减至55亿公顷,1975年降到26亿公顷,1986年仅有23亿公顷。现在森林正以每天3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每年减少1100万公顷。以此速度只需210年就砍光了,届时地球将完全失去“肺”的功能。

非洲出现了近20年的干旱,撒哈拉大沙漠本世纪以来扩大了70万平方公里,4.5亿非洲居民有1.5亿在挨饿,22000平方公里的乍得湖完全干涸。

我国两片大的热带雨林──海南岛建国初有1300万亩,覆盖率占23%,1979年为367万亩,覆盖率仅7%;西双版纳1960年有1290万亩,覆盖率为56%,而1982年只有800万亩,占30%,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黄河的泥沙含量是世界之最,下游成为著名的地上悬河,渤海也许将于500年后填平消失。昔日丝绸之路上繁华的楼兰古国已成为考古遗址,罗布泊已于1965年干涸,黄河以北的大运河也于1976年后断流停航,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全国324个大中城市有180多个缺水,难道这些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的事实还不值得深思吗?

3、严重的工业污染。据我国医学界研究表明,80%以上的癌症与环境污染有关。现在地球上的岩石、水、土壤、空气和生命五大圈都已被污染,甚至南极和北极也不能例外。严重的酸雨70年代以每天灭绝一种生物的速度在前进,现在加速至几小时一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高,产生的温室效应到本世纪末将使海平面上升0.4~1.4米,如此下去,100年后,世界所有沿海的大城市都将泡在海水之中。

现在化学制品已超过500万种,并以每年2000种新产品的速度在增加。1985年印度博帕尔市的联合碳化物公司生产的多氯联苯毒气泄漏,造成2500人死亡,10万人中毒。1986年瑞士三多士农药厂起火,大量农药和18吨汞流入莱茵河,使这条号称欧洲生命线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

现在,噪声、放射性、垃圾、重金属、农药、石油等污染比比皆是,使大片森林枯死,海洋生物大量减少,就连文物古迹也不能幸免于难。

4、核大战。美国和前苏联两国拥有的核武器折合TNT当量,按世界人口平均,每人达数十吨,即可以毁灭地球若干次。自1945年爆炸原子弹以来,共在地球上试验核武器超过1500次,其中在大气层中爆炸约500次。1962年由于在大气层中爆炸了高吨位的氢弹和原子弹后,使当年大气层中放射性14C的含量猛增一倍,1963年后核试验转入地下。

据在广岛长崎对距爆心附近的植物研究表明,染色体畸变最严重,像羊齿类植物等都长不大。美科学家推测在发生核大战后,首先在地球上燃起森林大火,烟雾弥漫,产生持续数年的核冬天,即使幸存者也将冻饿而死。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均意识到打一场核大战的后果,于是美国搞星球大战计划,企图占领外层空间的制空权,前苏联则发展粒子束武器和空间站,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5、天文因素。这是人类尚无法控制的灾变。

⑴超新星爆发:有史记载的超新星爆发为9次,平均每300年一次,每次地球都伴随有明显降温。这9次距地球都大于5000光年;若产生一次1000光年距离的超新星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种几率微乎其微。现距最后的一次超新星爆发已过去300多年了,何时爆发目前尚难预测。

⑵磁极倒转:地磁场每50~100万年要倒转一次,根据人造卫星测量表明,大约再过1000年后地磁场将消失,地球将失去磁层、辐射带和电离层的保护,气候会出现较大异常,宇宙射线可以直接进入地球,人类将面临一场灾难。

⑶小行星或彗星与地球发生碰撞: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发现有约2600万年的生物灭绝周期,坠入地球的陨石和微彗星年年皆有,问题是若有一颗直径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或彗星和地球发生碰撞,后果与一场核大战相似,不幸者被灭绝了,幸存者得到了更有利的发展,这种几率需几千万年才会碰上一次。

至于地球上大的造山运动和大冰期则需上亿年才会发生一次,但从来都并未造成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完全灭绝,因此,具有高度文明的当代人是完全可以渡过的。

只要人类不造成一个自我毁灭的环境,人类是不易灭绝的。但是由于人类自身繁衍过快,这种危险是存在的。且看由于人口过度增长而带来的四大危机:

⑴水源危机:每个地区能生活多少人,主要是由水源决定的,历史上由于缺水而导致一个城堡、一个民族毁灭的例子不少。据估测,全球有水140亿亿吨,海水占97%,冰川水占2%,地下淡水占0.76%。世界年降水量共570万亿吨,陆地为170万亿吨,有众多的动植物生命需要水,其中河水年径流量为47万亿吨,因此能供给人类生存用水的上限量为50万亿吨,即目前每人平均可分享1万吨水。若按较科学的食物水平,每人每天吃粮食0.5斤、水果0.5斤、蔬菜1斤(按1∶100需水量计算),食用肉蛋鱼奶共1斤(按1∶30000计算),则年需水量每人为6000吨,则用于工业和个人饮用及卫生的水量每人年均仅4000吨了,这并不是一个富裕的数字,而且分配各地差别是很大的,这里仅作平均而粗略的估计。

当今世界多数用水极不合理,浪费太大。每年工业废水2万亿吨排入河湖中,造成15万亿吨水质污染,占河水径流量的1/3。加之粪便等污物大都排入江河,水质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有的国家人们喜欢饮用矿泉水,且把食用水与非饮用水严格分开。

我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的4倍,用水问题也相当严重。比如上海需铺设专用管道至长江中取水饮用,华北平原表层地下水苦涩,盐碱度很高,特别是氟含量过高。

⑵食物危机:目前全人类花了极大的努力,年产粮食不足20亿吨,这仅能维持50亿人口的基本温饱。人们企图得到更多的粮食,就得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却又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恶性循环。向海洋索取动物蛋白,可是现年海洋捕捞量超过1亿吨,已超过了海洋生物的承受能力,加之海洋受到污染,名贵鱼产量逐年下降,多种鲸类数量已屈指可数,濒临灭绝的境地。

⑶资源危机:笔者认为不存在能源危机。人类当前所用能源的总和,尚不到太阳给予地球能量的万分之一。但是地球的资源却很有限,所谓的“能源危机”实则是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资源危机。另外如铁、铜等矿产资源,仅能供人类开采100年即告枯竭,当然还可回收再用,故要珍惜资源。

⑷生态危机:人们应当作一番深刻反思的时候到了。人类是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制造了一个不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否由于人类自身繁衍过度而使整个自然生态链中的主环失去平衡而造成的?虽然人是万物之灵,主宰着世界,但是“物极必反”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当世界上大多数物种濒于灭绝时,人类也不能幸免。

在科学发达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人们可以预见未来,控制未来,认识到我们共同生存的地方只有一个地球,应该争取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现在,归根结蒂就是如何控制人口的过多繁衍的问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