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与朱元思书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⑵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⑶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⑷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⑵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⑶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德育目标: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4、延伸拓展法。可把本文与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进行比较,同写富春江景,二者有何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品评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富春江美景: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荡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

设计(一)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之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

设计(二)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设计(三)

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里是浙江,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我们有幸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清。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如《赠王桂阳》,流露出贫寒之士难于显达的愤激绪,“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即为一例。此外,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了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南史》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另著有《续齐谐记》,是当时志怪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文字明净可观,其中“阳羡书生”一则,情节奇幻,为人称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配画面朗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⑴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⑵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⑶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⑷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多媒体显示)

⑴选出加粗词的意思都相同的选项()

A、风烟净一应全百废兴面面

B、奇山异水,天下独荒谬伦聪明代佳人

C、鸢飞戾天者,望峰心自强不事宁人生命不,战斗不止

D、横柯上蔽,在昼昏虽死生过不及

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蝉则千不穷:

窥谷忘

⑶请说出下面译句所对应的原句。

①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②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③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④(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伸展。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AD(俱:全、都;犹:如同,好像)

⑵“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回来。

⑶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 高山寒树 树之奇

负势轩邈 山之势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六、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

(多媒体显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探究性思维训练,理解难句;延伸拓展,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美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水之异、山之奇,突出水的清澈、湍急,突出山的挺拔峻秀。

2、提问: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种意境?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文章第一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山光水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练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稳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个性特征。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深幽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了。

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生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生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生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多媒体显示)

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⑶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⑷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⑸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

⑴“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⑵“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⑶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

⑷“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⑸“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⑹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⑺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五、探究拓展

1、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2、比较阅读。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叶文玲

当年,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那该多么好!

那时,我没有到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关于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看”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浙江仅两年,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两次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

当你迂回山间不胜引颈张目之苦时,突然一条银条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水鲜活可爱;待盼到日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荡漾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

我始想,富春江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婀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清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更添无限情趣。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乌篷船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峰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绿出来。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它虽然还是千里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是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的,“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偏现它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人们到这儿瞻仰、凭吊,大概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岸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表达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风骨的敬崇,对今之世风清新的呼唤吧。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甜,唯愿年年得相见。

注:《乌篷摇梦到春江》原载1988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个别文字有改动。

学生阅读《乌篷摇梦到春江》,比较两文中富春江美景有什么不同。

教师可稍作点拨:叶文玲笔下的富春江“俏”“娇”“美”,突出了江流的曲折多姿、江水翡翠般的色泽以及那无与伦比的静,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并重。

六、课堂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七、布置作业

1、请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提示: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⑴上文是欧阳修《秋声赋》中的第一段,本段对___________作了形象的描绘。

⑵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

悚然而听之。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

3、本语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秋声的?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

4、秋声出于何处?用原文回答。

5、欧阳修的文风简洁晓畅,生动而有情致,这一特点在《秋声赋》首段中体现得很明显。请为本语段写一则短评,约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无形的秋声

2、⑴心里惊恐地听着。

⑵初听好像是淅沥的雨声和萧瑟的风声,忽然又变成了奔腾澎湃的水声。

⑶星光月色,皎洁明亮,银河横在天上,四面都没有人声。

3、用了摹声、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秋声来势迅猛、惊天动地的特点。

4、声在树间。

5、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口头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丽风光,或绮丽,或雄奇。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二、活动课设计

课下人人动手,构思制作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抽时间组织一次“才艺大评比”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次动手的机会,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写作活动设计

自然山水,往往能引发人们的美感享受。你游览过哪些山清水秀的地方?请把它们推荐给大家。

1、拟写一段导游词。

2、写一篇游记,500字以上。

提示:导游词的拟写要注意点面结合,要有整体意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

游记写作时,可以以时间为序,以游览为线,将各部分内容恰当地串起来;还可立足于某个点上,比如高山之巅、小河之畔作全景式的描写和分景式的描写。写景时要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在不同时间内景物的变化,如晨昏变化、四季变化。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意境清新情韵悠长

──读吴均《与朱元思书》

齐梁时代作家的作品大多文风浮艳,以典故辞藻争胜,重形式而轻内容,吴均的诗文却以真情实感、清新挺拔见长,在当时独树一帜。《与朱元思书》是他用骈体形式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的节录,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用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图画,读后令人悠然神往,仿佛身临其境。文章采用总提分承的结构形式,构思缜密,意境清新。总写特征鲜明,分叙情韵悠长。

开头一段总叙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清澄,境界开阔。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独有的韵味,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山水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在总写张本之后,下文紧承“异水”“奇山”,分两层对碧水奇峰进行生动传神的描绘。

第一层写“异水”。作者以清新精练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描绘了富春江的江水之美。先对江水作正面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漂碧”,强调了水的青绿、澄净。一个“皆”字,说明举目所及,一概如此。“千丈见底”,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江水的清澄明净。接着从侧面烘托:“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动的游鱼可见,静的细石可睹。如此渲染,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又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满江碧水澄净透明的特征,展现出富春江水的静态美。接着从动态角度来摹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两句以“箭”“奔”作比,即是说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若奔马,用比喻的方法再现了急流、猛浪的奔腾气势,从而逼真地表现出富春江水飞动雄奇的动态美。对江水所作的一静一动的描写,收到了对照鲜明、相得益彰的效果,又表现出江水娴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个性特色。

第二层写“奇山”。作者对富春江两岸峻峭秀美山岳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1、山势之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峻岭绵延,紧逼江流。一个“夹”字,写出了高峻的山势,加之树木葱郁,身居此境,更觉幽深寒凉。这是以“寒树”来衬托两岸群山的峻拔秀丽。而山势之奇,更奇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几句层层推进,不仅画出了峰峦迭起、层出无穷的磅礴气势,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无生命的群山写得生机勃勃,活跃飞动。

2、山音之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抓住山音不同的音响特点,表现出不同声音的实感。泉响、鸟鸣、蝉转、猿啼,长短错落,高低交替,连绵不绝。这大自然的天籁,汇成了一首悦耳怡神的山林交响曲。这里以声衬静,即以山音的奇美衬托山林的幽美,表现出富春江两岸山间的无限情趣。

3、山意之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语意相同,互为补充。意思是说那些为了名利极力攀高结贵的人,看到这些奇伟的山峰,就会平息追名逐利的欲望;那些终日碌碌、经营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这里的议论、抒情,是作者“望峰”“窥谷”的主观感受,既透露出失意文人清高隐逸的思想,又反映了对庸俗官场和动乱社会的厌恶之情。此处虚写山水,实写世人,情、景、理俱出。人置身于奇峰深谷之中,顿觉心旷神怡,思想感情得以净化,一洗鄙俗尘世之念。平日孜孜以求的功名富贵,亦自爽然若失。作者厌倦官场生活、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态,正好烘托出富春江一带山谷的幽静、美好及其诱人的魅力。

4、山林之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在昼犹昏”,状其密处昏暗;“有时见日”,描其疏处漏光。枝条掩映,明暗相间,状出船穿行于丛林下雅致幽静的境界。山上郁郁葱葱的林木,不仅给山峦罩上了一层青纱,给群峰增添了生机,增加了迷人的色彩,而且使文章的结尾富有浓郁的诗意,给读者以遐思无穷、余韵不尽的味道。以上四个方面,是“奇山”的具体内容,从山之“奇”这一侧面突现了富春江“天下独绝”的景物特征。

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更显其空灵之性;山有水相映,更增勃勃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点,又将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深幽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的秀美景色而心旷神怡、陶醉倾倒了。

(选自《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2.6作者:诸定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