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中学部 张建伟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与朱元思书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学情分析】

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主要任务】

1、知识与能力:

⑴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⑵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⑶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实施方法】

一、激趣导入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见资料备忘一)

二、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的方法,请学生查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见资料备忘二)

3、根据课文,请学生填写结构图中的缺省部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4、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结构之美。倡导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思考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5、三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要学生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在读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6、再次熟读课文,达到成诵的地步,较好的学生要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全文背诵下来,最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默写下来。(见资料备忘三)

三、深入探究

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学生再度默读课文,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梳理课文内容。方法可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1、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⑴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思考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⑵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思考提示: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

2、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⑴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思考提示: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⑵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如果对上述问题①把握不够,则此题不做要求。)

思考提示: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四、拓展延伸

以下提供三种方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兴趣取向有所选择地进行。

1、古文画意: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课文的意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画笔或在网上搜集的有关富春江山水的图片,利用电脑进行制作,创作一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提倡文配画,大家共同愉悦欣赏。(见资料备忘四)

2、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思考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奋发图强,但因终未显达,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漠了功名利禄之心。

3、“丰哉,富春江!”,富春江水的美在当代作家叶文玲的笔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试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见资料备忘五)

【资料备忘】

一、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二、查找工具书,找出与下列加粗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净,天山共色:一应全百废兴面面

奇山异水,天下独:荒谬伦聪颖代佳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心:自强不事宁人生命不,战斗不止

横柯上蔽,在昼昏:虽死生过不及

三、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四、古文画意

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

叶文玲

当年,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那该多么好!

那时,我没有到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关于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浙江仅两年,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两次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

当你迂回山间不胜引颈张目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水鲜活可爱;待盼到日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荡漾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

我始想,富春江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婀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清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民,更添无限情趣。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乌篷船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绿出来。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它虽然还是千里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是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的,“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偏现它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人们到这儿瞻仰、凭吊,大概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表达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风骨的敬崇,对今之世风清新的呼唤吧。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甜,唯愿年年得相见。

(注:《乌篷摇梦到春江》原载1988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个别文字有改动。)

五、推荐书目

《论骈文之所长》

《富春江名胜诗集》

《桐庐行》柯岩

《钓鱼台的春昼》郁达夫

《富春江今古散文选》《历代诗人咏富春》蒋增福

【课后反思】

长期以来,因为文言文简约、精深,使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难,所以,文言文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加之,过去的老教法又过分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将文章肢解的七零八散,只见字、词、句,不见文章整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和恐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文言文时,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要培养文言语感,在诵读中置疑,与古人对话,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创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笔者特别注意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内容的作用,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办法。比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主动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文章的开头对富春江山水特点的概括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后面为何先写水,后写山?文章的标题显示文体是书信,而文章的内容却是写景的,这是否矛盾,可否为文章换一个题目?可见多读,就有感悟,为学生搭建好探究的平台,就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解决记诵,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又为课文内容的学习铺平了道路,更培养了文言语感。用沟通古今的方法拉近了古今距离,积淀了典雅语汇,学习文言文,是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最好办法。本课拓展延伸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制作明信片,将课文的语句或名人赞美富春江的语句配合画面,激发了学生再创作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学会发掘美、享受美,体会收获美的成就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