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中 姚永安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可”“许”“翕忽”等字词的意义。
2、通过朗读、批注等方式品味文本语言,批文入情,体会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本课教学通过“景──情(乐)──情(忧)”的逐层体验与理解,以诵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美,学习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明代朱子臣说:山水朋友,性命文章,是名士本色。今天,我们就去接近一下将生命融于山水间,将真情寓于文字中的伟大文学家柳宗元,欣赏一篇他的“性命文章”《小石潭记》。
二、朗读文章,初步感知
1、初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请学生个别读,同学为其纠正读音,重点强调“差互”“悄怆”等词语的读音。
2、再读文章,做到有板有眼,疏通字义:
去掉标点,让学生读出句读,同时强调部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理解“可”“许”“差互”等词语的意思。
3、三读文章,初步感悟:
出示朱光潜的关于节奏感的一段话,引出节奏感的重要性,学生朗读,读出轻重、缓急、抑扬、连段,配音诵读。
三、深入文本,体验情感
1、梳理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感受美景;
⑴为了更好地欣赏小石潭,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柳宗元创作小石潭记时的感受,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
⑵找出文中描写幽树好石清泉的语句,重点品味:
幽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翻译;
②想象、感受画面;
③品味语言,提问:“幽”体现在哪些字眼中?
好石:“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①翻译;
②品味语言,提问:“好”体现在哪儿?
清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①翻译;
②想象、感受画面;
③品味语言,提问:明明是写鱼,为什么说是写清泉呢?
2、体验作者的情感:“乐”。
⑴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暂得一笑,……”感受柳宗元的心境,朗读“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提问:从哪些语句看到了他的“暂得一笑”,?
⑶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把两处明显的“乐”去掉,你从哪些景物描写中看到了他的“乐”?(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中蕴涵的情感。)
3、体验作者的情感:“忧”。
⑴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⑵提问:从哪些语句看到了他的“已复不乐。”?品味: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理解“乐──忧”的情感走向,深入挖掘文本内蕴。
⑴思考:那天同去的明明有柳宗元、吴武陵、龚古、柳宗玄、崔恕己、崔奉壹等六个人,他怎么会感到“寂寥无人”呢,为什么他会由“乐”到“忧”呢?
⑵出示“闷”的背景:
自余为僇人(受刑戮的人,这里指自己的贬官身份),居是州,恒惴栗(经常处于恐惧不安中)。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而自肆(纵情)于山水间。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四、提升理解,小结
1、出示王国维、吴乔的话: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诗文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小结,提升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文章内核的理解。
2、朗读全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