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第七中学 弓莉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秒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
⑴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了美丽的春天。你们还记得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将虽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松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恼,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重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廿二月花朝节靧面曝沙呷浪浃罍而歌者浅鬣倩女蹇者髻鬟堕事飞沙走砾恶能
(答案:yānniànzhāohuìpùxiājiāléilièqiànjiǎnjì huánhuīlìwū)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错音。
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章。
⑴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⑵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⑶教师出示试题,学生分成两组比赛抢答:
(多媒体显示)
①解释加粗的实词:
冻风时作(起)
土膏微润(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这时、水波的颜色、初)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打开、指镜匣)
娟然如拭(……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使沙飞、使砾走)
②判断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A、冻风时作(经常)
B、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A、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B、娟然如拭(……的样子)
A、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始、初)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
A、冰皮始解(开始)
B、髻鬟之始掠(刚)
A、欲出不得(能够)
B、悠然自得(得意)
A、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
A、一室之内(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B、脱笼之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C、倩女之靧面(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③翻译下列句子:
游人虽未胜,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5、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
第二段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
⑴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⑵选三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⑶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达了一种轻松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2、深入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明确: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五、赏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1、关于白描:
教师讲解: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提问:本文哪些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
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2、修辞:
提问:本文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明确:“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镜比喻新绿水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研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3、学生背诵文中运用白描和修辞的句子,增加语言积累。
六、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总结全文
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均为山水游记,试将本文与前三课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前三课重寄托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七、课堂小结
请两位同学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其余同学补充评议。
八、布置作业
1、选出对加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冒风驰行(坐车)呷浪之鳞(吸而饮)
B、麦田浅鬣寸许(左右)汗出浃背(湿透)
C、泉而茗者(茶)倩女之靧面(洗)
D、偕数友出东直(全、都)柔梢披风(披挂)
2、选出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比喻)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对偶)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排比)
D、呷浪之鳞。(比喻)
3、续写填空,使之构成排比句,然后再填写一句带有哲理性的话语。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2、D3、略)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说明】
《满井游记》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九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授本课我设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点拨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与本单元前三课的比较阅读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文言文如果处理的不好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枯燥,因此我在翻译课文的环节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比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重点词句的记忆。本文的重点是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此处设计通过对文章优美意境的感悟想象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而不是老师直接确定为某种感情的抒发。学生既体会了文章的优美意境,又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答案会不一样,但都会集中在对大自然的热爱上。本文学习的难点是对写作方法的体会理解。这里我设计由老师讲解白描的写作手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找出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白描,这样不至于学生直接找时不理解白描是什么而误导。其它修辞手法的使用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发现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