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王峰
【教学目的】
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
3、学习本文语言的简明准确精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
3、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收集有关解放战争以及渡江战役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横渡(héng)荻港(dí)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g)协定(xié)抵抗(dǐ)泄气(xiè)督战(dū)歼灭(jiān)要塞(sài)阻塞(sè)瓶塞(sāi)2、解释词语:
横渡:从水流的流向垂直的方向渡过江河。
均是:都是。均:全,都。
溃退:败退。溃:溃败。
歼灭:消灭。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二、导入,解说新闻发生的背景
可以由学生上来放映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可以由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背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派退守江南,企图以长江作为防线阻止我军的大军南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于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了22年的南京。第四野战军的一个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东面的团风到武汉1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了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这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
三、介绍新闻有关的知识
1、新闻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本文就是后一种。
2、新闻的特点:
⑴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⑵报道迅速及时。
⑶简明扼要。
3、新闻的结构:
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
新闻的标题有一定的特点:除了正题外,还可有引题(常用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或揭示事件意义)、副题(一般是事实的提要,对正题作补充说明),由于是多行标题,所以容量较大。新闻的导语一般是紧接电头的一、二句话或是第一段文字。导语要求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揭示主题。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写在消息的哪个地方,并没有一定之规。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有些新闻事件已表述完整,也不一定要加结尾。
4、新闻的表达方式:
新闻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比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当然在充分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可以作些画龙点睛式的精辟议论。
5、研讨问题:
⑴找出本文的结构的特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本文的标题,文章只有一段,开头的一、二句是本文的导语。以下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⑵体会标题、导语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⑶文章如何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性的,请找出词语:
明确:电头以及文中出现的有关时间的词语,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至发电时止等。
⑷开头括号里的内容即电头,能不能去掉?
明确:这些内容是表明所报道材料的真实性的,能体现报道的及时性。
四、整体把握,讨论
1、快速阅读,概括主体内容。
2、新闻也有六要素,和记叙文一样: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请同学找出本文中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21日下午五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地点:长江1000余华里的战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中路军: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西路军:九江、安庆段,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
东路军: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经过: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
结果:百万大军胜利渡江。
3、学生讨论归纳主体层次(三层)。
4、研讨三个层次是如何衔接的?
⑴按时间顺序。
⑵渡江部队的顺序衔接。
⑶内容上的衔接:
如“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西路同日发起渡江作战”、“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上下文自然就衔接起来了。
5、作者在安排三路军进攻时有详有略,为什么?为什么不先说西路军?
明确:因为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之敌均为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写东路较详,把中路和西路一起先写,东路后写。再有中路的进攻在次之前已经有报道了,所以略写。
6、本文在叙述中插入了议论,请找出来并讨论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议论指出,敌人的毫无斗志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的目的在于把极少数国民党的顽固分子和广大官兵区分开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以瓦解敌军;再则,国民党拒绝签定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强调的就是这点,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五、体会本课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1、题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百万”、“横渡”“百万”是实数,确切,体现报道的准确、真实、严密,“横渡”体现我军渡江的气势磅礴。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括号中的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不含,说明当时九江并没有解放,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可见语言的准确、严密。
3、可做课后练习三,让学生自己体会本课语言的特色来加以巩固。
六、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复习有关新闻的知识。
3、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4、自己在报纸上找一篇新闻,划出新闻的结构和写出新闻的六要素,下节课交流。
5、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和复习
1、听写词语:
绥靖阻遏阌乡潢川管辖阻隔消耗逃窜襄阳
2、提问有关新闻的知识:
⑴新闻的特点。
⑵新闻的结构。
⑶新闻的六要素。
二、整体感知课文,研讨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2、找出本文的新闻的六要素。
3、如何划层次:
明确:可分五层。
⑴导语,概述南阳的解放。
⑵用史料说明南阳的重要战略地位。
⑶回顾一年来蒋介石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
⑷概述战略反攻以来我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⑸南阳逃敌的命运。
4、找出本文的议论性的语句,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成分可以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深度。在新闻中插入适当的议论,阐明问题,是必要的。
5、自己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本课语言上的特色。
三、小结
本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写法灵活自由。
四、分小组交流学生各自准备的新闻,并加以评点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写出历史上发生在南阳的三次重大战争。
3、复习第一课的字词和有关新闻的知识。
4、预习第二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