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核舟记》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三中学 张其海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上册 > 核舟记 >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3、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教学重点】

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教学难点】

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方法:研读、串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2、结合注释①弄清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写作时代。

魏学洢(约公元1596~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省嘉兴县)人。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好写文章,著有《茅檐集》。本文通过对古代一件工艺美术品──核舟的介绍和说明,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和才能。

王叔远,名毅,明代虞山(现在是江苏省省熟县)人。

3、简介苏轼游赤壁一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轼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

二、正音、正字

1、检查预习:

器皿()罔()贻()有奇()黍()

篛篷()糁()髯() 不属() 椎髻()

趾() 虞山()

2、易读错、写错的字。

为宫室()峨冠()手卷()两膝()衣褶()

甫()曾不盈寸()尝贻()轩敞()袒胸()

题名(题、提)壬戌(戌、戍)为楫(揖、揖)

3、通假字: 诎(同屈)衡(同横)简(同拣)

4、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可分三部分。

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四、研读细部

在串讲、翻译每一段时,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2、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3、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4、提出写法上的特点如说明顺序、详略安排及语言特色等。

第1段:

1、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奇巧、因势象形、贻、泛。(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叫”。)

2、重点虚词:

以:介词,用。为:动词,做,这里是“雕刻”罔:否定副词,没有。尝:时间副词,曾经。盖:句首发语词。云: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核舟一:古汉语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省略量词,即一只核舟。

3、内容要点:

总说,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其精湛技艺,引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的主题。

语言简洁、周密:“径寸”、“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等词语印证“奇巧人”。

第2段:

1、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有奇、许、轩敞者、相望、惨

2、重点虚词:

为:动词,是。覆之、闭之、糁之:“之”都是代词,但指代不同。

3、内容要点:

说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

语言简洁:“中”说明船舱的位置,作者先介绍船的中间部分。

“八分有奇”、“二黍许”;以舟小衬托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艺惊人;“八扇”、“启”、“闭”、“对联”写核舟雕刻工艺之精。。

“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响了什么?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人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第3段:

1、重点实词:

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如有所语、比、类、矫首、人属、讪、历历。

2、重点虚词:

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的“的”,指人或物。

3、内容要点:

这是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武、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这是表现雕刻主题的重点内容。

详略安排上,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介绍顺序是先写苏黄(由合到分,由上到下,再由分到合),次写佛印。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的精湛技艺,与开头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照应。

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人物雕像的描摹上。

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文中写苏、黄的俯首阅卷,和写佛印的“矫首昂视”的神态,有什么含义?

显示出他们不同的身份、教养,表现出的不同神情、气质、风度。表现作者观察之精细。

五、作业

1、复习本课生字、词及前三段的有关注释,翻译课文的第1一3段。

2、背诵课文第1、2、3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课文的词语填空,并给该词注音和解释词义。

⑴__()不因势象形,各__()情态。

⑵中__()冠而多__()者为东坡。

⑶__()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__()

⑷卧右膝,__()右臂支船

2、口头背诵课文前三段并概括段意。

3、从“尝贻余核舟一”、“苏黄共阅一手卷”两句,说说数词的用法与现代有何不同?

二、分析第4段

1、重点实词、短语:

横卧一揖、衡、若啸呼状(好像撮起嘴唇大声呼叫的样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横卧一揖:手放着一只桨。古代汉语省略量词、数词直接和名词组合。

2、内容要点:

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

这一段描述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写右边舟子,以动为主,突出他手攀有趾的粗护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以静为主,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足见雕刻艺人之精工,作者揣摩之细微及说明语言的简洁、生动。

这里写“揖横卧,一舟子休息,一舟子烧茶”说明什么?

船是停泊,写首段“泛”字相照应。

三、分析第5段

1、重点实词、短语:

夷、题名(题,书写,这里指雕刻。题名:即雕刻了名字。)文曰(文字是)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附在表字之后。)细若蚊足:笔画像蚊足一样细。

2、重点虚词:

其上、其色墨、其色丹:“其”都为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

3、内容要点:

这段写船底,主要写题名和篆章。

在船底刻上题名和篆章,可见构思精巧,技艺精湛,与首段相照应,再次体现语言周密。

这段与前三段合为文章的第二部分,谁能小结一下?

这是“分说”的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人物和题名。写得简明,细致,有条不紊。从总的布局看,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从正面各部分看,先写中间,其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从详略看,详写的是船头三个人物,略写的是船尾人物和船底。

为什么详写船头三个人物?

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决定,船头三个人物是重点内容,故详写。

四、分析第6段

1、重点实词、短语:

盈、简、修狭、灵怪(神奇、含有“鬼斧神工”之意。)

2、重点虚词:

为:刻有三十有四:“有”同“又”曾:还嘻:叹词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人五:古代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且可放在名词后面,即五个人的意思。

3、内容要点: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对核舟技艺的赞叹结束全文。

此段中“而”字有何作用?

这一转折连词,突出小小核舟所刻东西之多,与开头“奇巧”相应,突出中心。

五、归纳小结

本文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了我同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卓越技巧,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周密、生动。

六、作业

请你选择一件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工艺品,依照本文的说明顺序(总一分一总,中一前一后)写一篇说明性短文。语言尽量做到生动、简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