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一中 施蓓蕾
【设计说明】
这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学生很容易读通,但不容易深入读懂,因为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学生相距太远了,且“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学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中层层深入,意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的扩展阅读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体味中国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讨论,感受 “最后一课”的氛围。
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探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心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播放《思乡曲》导入: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讨论: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
1、导: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2、思: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朗读前一部分课文,注意读出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4~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2、提问朗读的同学: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6、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二、迁移提升
1、教师引导:
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国母亲。
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3、请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⑴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⑵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⑶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三、总结新课
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
四、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提示:
1、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3、结构要完整。
【板书】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