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激趣、引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例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三中 赵惠娟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音乐巨人贝多芬 > 激趣、引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例研究

【原有教学课例的设计思路】

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复述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贝多芬这一人物形象;然后仿写外貌描写。做到“读—析—练”的结合。

【原有教学课例的主要教学环节】

多媒体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静听。三分多钟后,音乐停。老师问学生是谁的曲子,什么名称。学生齐声回答后教师投影贝多芬的肖像照和课文标题。

学生静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无其他任何要求。

教师投影课文提要,要求学生参照老师的提要,速读课文,看清行文思路,进行课文复述。学生开始个别准备。接着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复述,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老师降低要求,让学生选其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复述。之后全班交流,教师点名,让三位学生进行复述。结果学生大概不知如何复述,看着书择要读了一些内容。

复述完课文,老师让学生再细读课文,说说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大约5分钟左右,老师再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进行全班性交流。学生基本能用课文中的语句一一分析贝多芬的形象。教师又利用投影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对贝多芬进行小结性分析。

教师小结完后,又投影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让学生描写自己的一个同学的外貌,并让同学们猜猜自己描写的人物是谁。学生有一定兴趣,表现出兴奋的情绪。思考一分钟后,老师叫了三个举手的学生上台演说。学生能描写出人物的一些特征,但都靠某个绰号或某个事件,给了同学们一些猜测的暗示,而不是靠富有特色的外貌描写让同学们猜中。

再听《命运交响曲》,看贝多芬的肖像照,谈谈学后的体会。学生三言两语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备课组成员听课后分析与交流】

这是一位三年教龄的年轻教师的一堂组内公开课。听后初步感受:内容多而杂,粗看学生有较多的活动时间,但实效差。通过备课组听课老师的共同讨论,认为其症结在于没有把握住单元学习重点及课文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点,以完成“教”为价值取向。

本单元是名人单元。五篇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能作出巨大贡献,除了有超凡的能力外,首先在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所以,教学这些课文,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说,这些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都值得揣摩、感悟和积累。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独特之处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这就要重点引导学生悉心体会。本文的作者显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这也要求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并模仿作片段训练。

从学生反应看,他们对贝多芬及其《命运交响曲》早有所了解,所以,三分钟纯粹的音乐静听没有必要。如果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贝多芬及其创作成就,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表现欲,为全体学生阅读课文张本。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描写见长,其故事情节并不曲折感人,这可能是学生对本文的复述表现低调的原因。如果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一定要放入复述这一环节,那么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复述技巧的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做适当的指导。“外貌描写”片段训练,本来可以成为本课的一个小高潮,它也是检验本堂课的学习效果的一条主要依据,学生对此也比较感兴趣,但在细读课文、揣摩语言、分析人物时,老师没有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老师在小结时也没有突出外貌描写。学生对外貌描写的技法和作用体会不深。自然就不能灵活运用于实践。老师的示范朗读是需要的,而且能发挥该老师的特长。但老师的课堂行为最终目的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合作意识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学生纯粹地静听老师朗读全文,而无其他学习行为的要求,必然降低时间利用率,难以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抓住课文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

【改进后的教学课例】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设想】

第一学时:

1、层层深入(由外表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包括独特的气质与坚强的个性),自主探究

2、以肖像描写为切入点,追求一课有一得。

第二学时:

1、学生广泛交流肖像描写的习作

2、在比较阅读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侧重比较《邓家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三篇课文在描写人物的角度和记叙重点上的异同。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以人物的肖像描写为切入点,抓要点精读:在内容理解上,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写作借鉴上,学习课文描写人物肖像的技法。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放《命运交响曲》(半曲,1.5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课前随意欣赏(师: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听!这就是他的名曲,是什么?谁的作品?继续欣赏,……)

一、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贝多芬或《命运交响曲》,教师接学生的话头自然导入新课

师:课前欣赏了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你们能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贝多芬或《命运交响曲》吗?

生:(自由回答)

师:(补充)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当时贝多芬耳疾恶化,他以此来表达自己心灵的呐喊“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投影]

贝多芬的命运是不幸的,而成就是非凡的,当然,这离不开他巨人般的个性。罗曼·罗兰这样写到: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投影]

冷酷的童年,不幸的生活,塑成了他富有个性化的外貌与言行举止,铸就了他的非同一般的性格。

让我们再用心聆听,并用心观察,用你自己的语言刻画贝多芬的肖像。

二、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学生用心观察,用心聆听,用自己的语言刻画贝多芬的肖像

一分钟观察与聆听──学生说贝多芬的肖像(一般只能用一两句话来刻画,不善于用修饰语)──教师表扬学生的观察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并指出有一定缺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三、学生跳读课文中关于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的语段

1、把同学们自己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描写进行比较分析,说明我们的缺憾在哪里。

2、说说从这肖像的描写中,我们看出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或性格特征。(机动提问,包含在“前一问题”的回答中。)

3、概括描写人物肖像的基本技巧(学生概括后,教师投影明确):

要精心取舍描写重点,个性鲜明。

合理安排描顺序。

要以形传神

选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合适的修饰语)。

4、齐读肖像描写的语段(加深印象)。

5、实践:人物肖像速写(以执教老师为模特)

⑴一分钟准备(随放轻音乐)

⑵同座议一议。

⑶全班交流。教师看学生表情和举手情况,有的放矢地请5位同学进行描述

6、评价:⑴学生互相评价(评其写法的得失,评其语言的优劣)

⑵教师小结,并导入整体化的外貌描写的学习(投影)

人物肖像描写

──静止的画面

局部的认识:

神情、脸、头发、鼻子、嘴等

四、教师朗读6、7、8节,学生用浪线划出外貌描写的语句,并说说对这些外貌描写的理解或对贝多芬新的认识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回答问题后,教师评价并导入下一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认识某个人是我们的肖像描写达到个性化水平的基础。而为了对某个人物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不能停留于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上,还要学会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多方面去了解它;也不能停留于从正面去了解他,还要从侧面去了解他。[投影]

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人物多种描写手法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人物烘托或评说等

人物多种描写手法

──立体的画面

较全面的认识

较深刻的了解

五、学习外貌描写的前后部分,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中去进一步认识贝多芬

1、学生自主学习,用浪线划出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新的认识或提出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包含汇报收获与质疑问难)

4、教师小结(出示投影)

贝多芬的形象独立骄傲沉郁坚强善良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学习小组任选片段,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说说为什么选这一段(双基与人文的统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二(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不得出现人物姓名)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所著的音乐魅力与文学精神相融合的《贝多芬传》或《约翰·克里斯朵夫》

五、反思性总结

教学设计经过修改后,再由这位老师和另一位中年老师到不同程度的班级施教。效果都比原设计好。主要体现在:

1、课前播放音乐,既是一种休息,又营造了一种学习氛围。从学生表现看,这自由随意的氛围,启动了活跃者的思维,牵引了一般学生的注意力。

2、让思维活跃、课外知识积累多的同学对贝多芬或《命运交响曲》作一些介绍,可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学生所介绍的只是零星的一点了解,但足以引起其他的同学的反思。起到了同伴教同伴,同伴牵引同伴的效应。为进入课文酝酿了积极的情绪。

3、以头部肖像为切入点,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从头部肖像到外貌描写到整体刻画,从师生合作品读贝多芬的外在表现到学生揣摩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整个过程,教师切实起到了全体学生思维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师的积极引导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的效率。

4、本课堂有三个高潮,一是描绘老师的肖像;二是质疑问难,三是分角色朗读。在学生初步概括了描写人物肖像的基本技巧后,老师以自己为模特让学生进行人物肖像速写,调动了学生的兴致。学生一般喜欢在背后对某个老师评头论足,老师这一招帮助学生克服了在老师面前忸怩作态的心理障碍。这种师生间平等对话,共同体验的民主化的教学环境,使老师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使学生的话多了起来。教师提供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也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接受性学习“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良因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探究,启迪学生的阅读灵性。本课文描写生动,辞藻富丽,人物语言还有一定诗意,跟复述比较,朗读更能强化美育功能,也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这一课例的试教、评析、改进、再施教的过程,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探索性行为,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在积极的探索中寻找最佳的通道或连接点。有时一堂课要经过几人的试教与修改才能比较满意。所以,在新课程实验中,特别强调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在商讨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另外新老师经常会碰到教材的重点或课堂教学切入点无法把握和处理的问题,更需要在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中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学实践的经验。

2、教师的平等与主动的参与,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合作,使师生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完成一课的学习。

3、教师只有熟悉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质和学生能力的飞跃。

4、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此,教师组织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明确的共同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除生生间的互动外,还有发挥“师生间的互通,人机间的互补”对合作学习的促进作用。

要处理好人文精神与落实双基的关系。不能强调了一个,忽视了另一个。这两者的联接点和链接方法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