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五中学 张洪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字词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观看课件理解感悟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教育观:
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美德;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重难点】
1、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主旨,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难点:
通过圈划、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强烈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悟。
3、创新点:
以情贯穿全课堂,用情感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4、德育点:
以情贯穿全文,故事导入,在感悟理解的环节中渗透德育点。
5、空白点:
字词教学留空白;朗读体悟留空白。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斑羚飞渡时的情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
在广袤的星球上,在神奇的自然界,人类并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唯一具有情感的生灵。我们其实一直和千姿百态的动物相依相存。五彩斑谰的动物世界,给这个星球增添了色彩和生机。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角就是一群斑羚。斑羚一向性情温顺,可当它们面临种族灭绝的时候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二、学生探索研究
1、明确学习目标。(留空白技术)
2、检测预习:字音、词义及创设情境(商量与对话技术)
3、师生朗读接力。(以读促思增加体验技术)
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你读完本文后心情如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
4、观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技术)
设置问题如下:
⑴斑羚们陷入了怎样的一种处境中?进退维谷的斑羚们如何表现?
⑵谁铤身而出?它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斑羚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了种族生存的机会?
⑶文中的彩虹出现了几次?有何作用?
三、巩固创新性应用(激发创造性思维与联想技术)
1、再次观看整体画面,选择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完本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本文精神主旨方面的理解。
四、反思与小结
(延缓评价技术、反思与小结技术)
教师总结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下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研究体验性作业(学生作业的设计指导评价技术)
以下二题,任选其一:
⑴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⑵展开想象,以童话或神话的方式设计一个美好的结局。
【教学反思】
《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新课改教材中最让我动容的几篇课文之一。它以细腻动情的笔触描写了一群斑羚在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重大抉择。面对牺牲,它们是那么的坚决,那么的从容不迫,毫无自私与胆怯!年幼的斑羚以年老斑羚的身躯为桥梁,飞渡悬崖,获得重生。最后落单的头羚,没有了其他斑羚的帮助,也没有了它可帮助的斑羚,但它义无返顾地跃向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虹,消失在空寂的山谷中。
它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每读一次,我的眼前都会模糊一片。感动于斑羚们的悲壮,震撼于它们的纯净得毫无杂质的透明的思想。
我感动着,也犹豫着。
怎么教?怎么上讲这一课?
领着学生仔细分析句子中的难点考点?肯定不行。文章中蕴含的美就支离破碎,仅仅变成一句句语法深奥的文字了。或者,让学生自读,以阅读提纲形式让自己感悟?不行,这样的做法太对不起这篇美文,对不起那群可爱的斑羚,也对不起我的学生。
在课前准备时,我觉得本文故事情节并不难理解,故以“情”贯穿全文,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吸引感染了学生。以新课标为指导,然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点诵读理解、美点赏析品味、主旨升华理解”的教学模式,讨论主题及感受,升华感情。同时辅之以音频、图象、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的兴趣,丰富想象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并配以音乐以达到情感上熏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外迁移着重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在上完课后,纵观整个课堂,不得不承认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课堂节奏一路匆匆,虽有学生的感悟,但趋于表面化。
窦桂梅老师在《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时提出,感悟既是一种心智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到并且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能悟得许多教师由于充分描述而未曾或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那才是感悟的最高境界。但本节课明显看出学生自主利用的时候过少,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没有。整节课节奏匆忙,都是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缺少静静地感知的时间。
2、自身畏畏缩缩,不敢放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不敢让学生质疑,充分地将课堂教给学生;二是不敢违背教学任务及目标,一节课为完成预定计划和任务而布置,缺乏课堂中的生成性。
十班的一些学生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在有感悟的时候,爱提一些钻牛角尖的问题。因为是公开课,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课前时就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在感受体验的环节中,我设置问题:“大家一定都有不少的感触,请大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吧。”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分析文章细腻逼真的描写,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斑羚的敬佩,对猎人的痛恨。有的谈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话题,有的谈到保护自然环境,还有的由斑羚的团结想到人类社会的勾心斗角,想到人活在社会上就要付出爱心等,内容既丰富又深刻。
这看似挺完美的背后,其实令我很惶恐。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不是不具备发现问题质疑的能力,而是被我活生生地扼杀在思想的摇篮中,“老师提醒过了,我不敢!”似句句控诉一样的警告我,我的行为与新课标背道而驰了!
我又陷入了长期以来,教育的误区里,就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给学生答案,教得学生没问题,这便成了成功的教育。其实现代的教育观已经向我们证实了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才是成功的教育。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看来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真的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对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会学生质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终身的学习中受益。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摸索中,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