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中市 冯菲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品、作者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狐、鬼的故事。真有这样的事吗?不是。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在说人,说社会现象。例如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美女了,然后去害人。这简直是荒诞之极。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是先要给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字、号、籍贯、生卒年,在题注里有介绍,这里只作简要的补充。他年轻时就有文名,但屡次考试都落第,到71岁才成为贡生。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当塾师,生活很清苦。柳斋》这本书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他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孤愤”,有孤独、悲愤之意。
二、学生试读
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注意正音,纠正节奏停顿的错误。
三、疏通文义
1、以教师边读边讲的方式进行,读到该讲的地方就停下来讲;但也不光是教师讲,还要让学生讲。哪些地方该讲呢?
2、不常用的字,虽有注释,但可能学生印象不深;
3、表述习惯跟现代不同的地方;
4、可以用口语作生动表述的地方。
以下是讲述要点:
1、“途中两狼”,按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2、“缀”,这里要引申为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
现在也说“报之以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4、“骨已尽矣”,也可以说成“骨已尽”,跟下文接得上。为什么要加个“矣”字?(情急,无计可想。)
5、“并驱”,今语有“并驾齐驱”,“并”,亦齐(一起)也。
6、“顾”,转头。屠户回头则见狼,当是转头看两侧。
7、“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
8、“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9、“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今语,开会时排入场叫“鱼贯而入”,大口吞咽,叫“狼吞虎咽”,皆属这种用法。
11、“隧入”,从隧道入。今语“空运”(由空中运输),也是这种用法。
12、“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可让学生做比较。(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13、“盖以诱敌”,原来是想麻痹对方。
四、边串讲边归纳内容,熟读成诵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
⑴读出轻重。
⑵读出快慢。
⑶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其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飞层写人,──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四、朗读背诵
五、作业布置
同步翻译。
〖板书〗
遇狼惧狼投以骨复投之骨已尽并驱如故──大窘恐
御狼顾奔倚弛持──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杀狼少时久之(狼)
暴起劈毙
转视(一狼)断毙
议“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正课
1、朗诵课文。
2、理内容、明结构:
⑴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怎样概括?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⑵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3、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一屠晚归”写出了人物、时间。又如“一屠晚归”表现了特定的时间,表现了屠户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同学们发言。如: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只单独一人,狼却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设法不让狼继续追击。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狼紧跟不舍,屠户面临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集体“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4、问题探讨:
⑴由此我们可知狼的本性是怎样的?
贪婪凶恶:……
狡诈阴险:……
⑵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描写手法)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由此可见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⑶文章最后一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⑷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小结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余下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建议作业:
练习: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同学们自找内容,就某一部分说描叙文。
教师点拨:
为了展开铺叙,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展开想象。
1、设置环境。
2、添加动静。
3、加上声色。
4、安排远近。
5、配上衬景。
6、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同学们思考、准备,有表情地说“描述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