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 徐晖
【教学目标】
1、学会复述故事,了解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并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多种阅读方式,感知文章内容与主旨,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3、展开多角度阅读,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习指导】
本文是篇叙议结合的文章,宜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等方面去把握文章的故事,并结合议论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章提倡多角度阅读,同学们可以从父亲、“我”、“杰利”等角度去想一想他们的做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
⑴查字典,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音,并把整个词语读几遍。
迂()回啜()泣纳罕()
瘦骨嶙峋()()头晕目眩()
⑵用楷书把下列的词语工整,规范的写一遍,力求美观。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纳罕
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⑶结合文下注释或查字典,弄清上述词语的意思,并至少选择其中五个来造句或写段话。
2、认真阅读课文,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叙述出来。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正确无误。同时想一想,作者想通过这次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⑴默读要求:提高速度、把握要点、五分钟左右完成。
⑵复述要抓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求表述连贯。
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内容。
3、朗读训练,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4、探究文章主旨:
⑴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走一走,再走一走”是什么意思?
⑵当“我”畏惧、不敢下崖的时候,父亲鼓励“我”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⑶作者在这次难忘的经历后,有什么深刻的感悟?这当中有什么生活哲理?
5、多角度阅读:
提示: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主旨外,还可以多角度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往一个方向去想,能读的有创意,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如何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请从父亲、“我”、“杰利”、“四个孩子”,某一情节,某一句话等方面各摆出一个问题,思考并合作解答。
示例:
⑴石架约七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的多、简单的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⑵在父亲的指导、鼓励下,“我”终于成功的脱离了“险境”,这给你什么启发呢?
⑶请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一下“杰利”和其他“四个孩子”。
⑷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的要死呢?
⑸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我要到达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⑹赏读课文:
选择文中最喜欢、最欣赏的一段或几处文字,多读几遍,想一想,悟一悟。
三、巩固·练习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2、在下列的情境中,你将如何做呢?请大胆的说出来。
⑴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⑵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3、读一读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的第二课《诗两首》,想一想作者的人生感悟对你有什么启发?还可以选择诗中的一些经典句记一记。
4、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请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要叙议结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