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三中学 崔显升
【教学目标】
1、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品味诗歌深刻内涵,体会其中蕴涵的哲理。
2、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理想是什么?词典里说,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与希望;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国家也都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理想呢?为实现理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对个人的成长、思想的升华,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诗人流沙河在《理想》一诗中对理想做了很好的诠释。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蜕缀连倔强洗濯玷污扒窃诅咒浓阴
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2、朗读: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⑴各自练读。
⑵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某几节诗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语段或语句,并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
例如:第十二节诗,前两句是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有丰硕的收获;后两句是说现在形势大好,正是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佳时机。总之是鼓舞人们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2、品味推敲重要的词语或特别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第十节诗里所说:“理想被玷污了”“理想被扒窃了”指的是十年动乱期间某些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致使有些人对共产主义理想怀疑了动摇了。
3、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说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例1:这首诗“是字句”“使字句”比较多,如“理想是……”“理想使……”。句式整齐优美,节奏铿锵有力。
例2:第一节诗是四个比喻连环,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前连个比喻,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后两个比喻说的是理想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要求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寻求其它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例如:第六节诗里的“收获”与“牺牲”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全文,我们可以知道“收获”指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以及理想实现后的喜悦感。“牺牲”则指的是为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而抛弃的种种个人利益。
五、拓展延伸
将课文与自然、社会人生联系起来,把语文放到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去,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人文上的有益启示。
空想、幻想、理想三者的区别在哪里?让学生先独自思考一下,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并由2~3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做简要陈述。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进一步的明确。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