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 叶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运用“幽径、逝川、湛蓝、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品味课文语言,感知文章意境,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找出所访之“友”的具体所指。
3、读写结合,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先学后教,学生自读理解,教师启发点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感知文章意境。
【教学难点】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奇特,富于想象力、充满童心的散文。教学本文,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勾画重点,进行个性化阅读,体现“先学”。教师适当点拨,引领学生探究内容。读写结合,当堂训练,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学生运用工具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中“幽径、逝川、湛蓝、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诵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同学们,这栩栩如生,灵气飞扬的文字多么吸引人,今天,我们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让我们满怀好心情,在作者的带领之下走进大自然,去探访山中众朋友。
二、语言品味
1、请同学们小声自由阅读课文,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用一句话概括你喜欢的理由。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3、4段。
三、内容探究
1、听朗读录音,学生在书上勾画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作者分别在山中众朋友的身上感悟到什么?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木──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吟出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隐士、高僧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时间的回声
落叶──命运的手相
小花──戴在头上
雷阵雨──一千个侠客在吼叫,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朗诵
老柏树──慈祥──给我恩泽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小结:作者从山中众朋友身上得到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灵魂;要深深扎根于我们深爱的土地;要热爱大自然,做人要淳朴善良,富于爱心,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你最喜欢哪个朋友?假如你是这位朋友,你会对作者说一句什么话?(写在作业本上)
3、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是拟人化的说法,将古桥。小溪、山泉等看成自己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读写结合
你是否曾沉浸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为自然之美而感动?请尽量运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写一段描写自然风光的文字。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构思新奇,富于想象力的散文,作者与古桥对话,与树林畅谈,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家园,我们要以一颗真挚的心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因为,这就是热爱人类自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