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四中学 褚克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了解文章新奇的构想。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朋友,你们有哪些朋友呢?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可能是人类的朋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大自然中也有我们的朋友。有一位作家,他就把山泉、溪流、树林当成自己的朋友。人与人之间容易交流,那么跟山泉、溪流、树林怎么交流呢?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这些朋友。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到底拜访了那些朋友?)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请两名学生与自己一起范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有什么不同?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用笔在文中做标记)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和教师配乐朗读,学生从语速、感情把握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讨论问题明确: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小结:的确,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走访了“山中的众朋友”,向朋友倾诉心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般的世界,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以说是“以情观山者情满青山”了!
三、研读赏析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初步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再来大声的朗读课文,走进大自然。然后思考问题: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朗读品味,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教师小结: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曾经说过:“游山,为寻真;玩水,以旷怀。”作者进山访友,不仅欣赏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从大自然中感悟出许多道理。他在问候这些景物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抚慰、洗涤着自己的心灵。
四、品味语言
过渡:同学们,作者怀着饱满的情感,借助新奇的想象,用独具特色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童话般的世界,大家喜欢这种写法吗?那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一下你最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选择3、5段)
1、学生齐读第3段,多媒体出示将这段文字变成第三人称,学生再自读一遍,比较哪一种更好?
学生比较后交流明确:用第二人称使文章语气更亲切,就象与朋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语言更形象。
2、分角色朗读第5段,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以分析。
学生分析交流。拟人化的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奇特的想象也使文章趣味横生。
五、体验反思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回到了家中,大自然给我们“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
六、想象训练
多媒体出示一组崂山的优美图片。
过渡:看,大自然多美啊!因此,我希望我们同学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们的朋友。现在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对来来去去不同身份、特点的游人,面对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以及他们在你身边的不同表现,你想跟游人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后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心声也是老师的心声,我们只有把大自然的一切都当作我们的朋友来看待,我们才能真正地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七、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想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热爱想象(奇特)
大自然中的朋友
珍爱第二人称(亲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