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 吴月凡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抓住课文关键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及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手法。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体会和感悟亲情、友情,珍惜友谊。
【教学建议】
一、导入
从名人友谊佳话如恩格斯与马克思、三国桃园结义、鲁迅与瞿秋白等导入,普通人之间也存在珍贵的友谊,更何况意气风发青春年少的莘莘学子,今天我们就看一则有关学生友谊的散文《羚羊木雕》。
二、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的情况。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三、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向大家推荐在这篇文章中特别让你有感触的片段。
注意:学生在朗读自己最有感触的片段时,提醒他们要用心用情去读。
学生很有可能读的是“我”推门到万芳家要木雕的片段和万芳再赠小刀的片段。以这个片段为例可做以下分析:
⑴追问他为什么会觉得这个片段感人,好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说索要木雕的片段写得很真实,把一个小孩为难矛盾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写出来。
⑵再问,文章在哪些地方特地突出“我”的矛盾的害怕心理。
学生可以找出“冒着雨飞快地跑……”“我站在过道里不肯(为什么不肯)往里走”“慢慢(为什么慢)地从口袋掏出小刀,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声音那么低)”“垂下眼睛不肯看她”(为什么不敢看)
小结:这么细腻的动作神态描写无不告诉读者“我”内心是多么不情愿做这件对不起朋友的事,丝丝入扣的描写给读者以真实可信的感受,所以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让我们看得鼻子发酸,心情沉重,文学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讨论该怎样读出感人的语气语调然后请一位学生做示范性朗读。
2、先在小组里选一个片段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班里让同学们自告奋勇分角色朗读全文。
评价标准:重音语气语速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
例: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一动不动
语气──咄咄咄逼人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哭着喊了起来
四、体验感悟
1、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认为这木雕该不该向万芳要回来?为什么?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2、这篇文章贴近我们的生活,它拨动了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弦,跟着文章中的“我”一起开心一起落泪,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与父母产生分歧而特难受的事?如果有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对于代沟冲突,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五、小结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六、课外实践
给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你印象最深的你们之间曾发生的矛盾,重点放在当时你的心理描写和父母的神态描述,告诉他们你真实的想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