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大许学校 李艳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三年级小朋友写的诗歌。
出示:
妈妈给我床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块,
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最动听的一张,
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棉衣给她去档风雪。
把这块蛋糕送给她吃,
一块唱那最动听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
这首诗中出现了三次“别问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三个“为什么”读一读安徒生写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精读悲惨遭遇
学生读课文,教师板书: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因为她, 因为她, 因为她。
1、知道这三个“为什么”的同学请举手。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这三个“为什么”吗?
(寒冷、饥饿、痛苦。)
2、所以读这篇课文时,咱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朗读?
(深切的同情。)
3、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4、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接着读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
5、用“”划出小女孩寒冷饥饿的句子。
⑴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⑵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⑶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⑷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⑸她觉得更冷了。
⑹(第五自然段)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⑺她又饿又冷,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以上部分句子进行朗读指导,读出饥寒交迫的语气。
6、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她生活的悲惨,可是她的遭遇又何止是寒冷和饥饿呢?小女孩还有许多痛苦要向我们诉说!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你又是如何来理解这些痛苦的?
(可当作小组讨论。)
⑴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用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天那么冷,又下着雪,小女孩连双自己穿的鞋也没有,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双大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她家里实在太穷太苦了。
⑵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富人乘着马车在街上横冲直撞,他们根本不把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当人看,连小男孩也要欺负她,说明没有人来同情她。
⑶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为什么没有人买她的火柴?
①这是大年夜,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很少有人出门。
②过年了,谁家还会没有火柴呢?
③没有人去同情小女孩。
⑷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些”指什么?
(自己漂亮的金黄的长头发。)
“这个”指什么?
(大年夜。)
这种幸福和欢乐,富人应有尽有,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依然饥寒交迫。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痛苦,说明那个社会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
⑸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灌”说明什么?
(裂缝很大,家境贫寒。)
小女孩不敢回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挣到一个钱,怕父亲打她,还因为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以上边诉说,边朗读指导。)
三、感情升华
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真正搞清楚了“别问我,为什么?”的原因,虽然小女孩过着痛苦、悲惨、凄凉的生活,但她忘不了这是个大年夜,她和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向往着光明,向往着幸福,她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
集体朗诵诗歌,把诗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
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3、小结: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4、指导朗读:
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⑵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⑶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整体理解课文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总结写法:
⑴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⑵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
⑴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⑵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读了这篇课文,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感受。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