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实验小学 史淑敏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索溪峪的“野”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索溪峪的“野”》是新课程小学语文(人教社)六年级上册选编的课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觉与感受,描写了张家界自然风景区──索溪峪。文章的开头先概括写索溪峪是“野”的。然后围绕“野”字具体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索溪峪独特自然风光,给人一种“向往、迷恋、超脱、返璞、愉悦”的感觉。

【设计理念】

本课要设计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式课堂教学。所谓“整合”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媒体的优势,把文本和电脑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人机互动的平台,拓展文本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体信息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尊重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虽然是“整合”课,但是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而不是学科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演示要恰到好处,多媒体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考,特别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实践,必须强调以人为本。

2、《索溪峪的“野”》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索溪峪是张家界的著名风景区,网上资源比较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如文字、图片、视频。因此,这篇课文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学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资料,了解索溪峪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从而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展示索溪峪的奇特景观。帮助和启发学生思考和想像。通过文字和图像的有机结合,深化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4、课文先概括写索溪峪的“野”,然后用四个段落分别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段落是并列的关系,文体的结构相同。山野主要体现了“美”;水野主要体现了“活”;动物野主要体现了“趣”,游人野主要体现了“真”。教学时,可以把“山野“的段落作为重点突破,这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能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其他三个段落,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学习。通过自主交流,体验“野”的味道,“野”的情趣,“野”的意境。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语言的表达特点。

5、教学时让学生尽量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在体会中朗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入境,从而读出感受,读出韵味。朗读训练不必面面具到,抓住重点内容和有感染力的语段。要注意让其他学生作适当评价。

6、教材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表达的方法。难点是体会索溪峪的“野”。这里的“野”是相对于那些经过人工雕琢的景观而讲的,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

【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张家界的相关资料,重点了解索溪峪。把学生分成文字搜寻小组、图片搜寻小组、视频搜寻小组,注意让学生收藏、记录和整理好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感受索溪峪的天然美

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一篇课文《庐山瀑布》,谁能给大家背诵下来?我们还学过一篇课文《桂林山水》,谁能背诵一下课文的片断?庐山、桂林,还有黄山、泰山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请看一组图片──(课件演示)

你们看过,有什么感受?(自由发言。)

2、桂林是“秀”的,庐山是“俊”的,泰山是“尊”的,黄山是“贵”的。我国还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张家界。课前让大家搜集了张家界的相关资料,哪组同学给大家汇报一下。

3、学生指派代表汇报。(注意控制时间)

4、看来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还真不少,没有汇报的同学,我们课下再交流好吗?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资料片──索溪峪。

观看资料片。你们看过有什么感受?

你们发现索溪峪的美与庐山、泰山、桂林、黄山的美有什么不同吗?

(这个问题可能有难度,如果学生回答不好,可以结合课前的搜集的资料和预习的课文来谈。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是纯天然的美,没有一点人工的痕迹。)

5、索溪峪的美真的那么独特吗?现在我就来学习曹敬庄的一篇文章《索溪峪的“野”》。

二、研读交流,感受索溪峪的“野”

1、理解课题,初步感知“野”:

教师板书课题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索溪峪的“野”,为什么加引号?索溪峪为什么是“野”的?索溪峪“野”在哪里?)

你们知道“野”的本义吗?字典是怎么解释的?你给“野”组几个词。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疑问:索溪峪的“野”,为什么加引号?索溪峪为什么是“野”的?索溪峪“野”在哪里?那么这个“野”字,究竟有什么内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整体感知索溪峪的“野”: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把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画出来,多读一读。学生概括,教师板书:

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3、体会山是“野”的──突出一个“美”字:

作者是怎么写索溪峪的山是“野”的?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读完这段,索溪峪的山给你整体的感觉是什么?或问: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山是“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那么,什么是天然的美?什么是野性的美?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发表不同的观点。)

课文又是怎么写这种“美”的?

学生随机汇报:

⑴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观看一组图片:“断壁悬崖”“悬空巨石”“一线天”“百丈峡”等。

引导: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请你们把这种美读出来。

⑵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 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刃,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观看一组图片:“千峰万刃”“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

引导: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请你们把这种美读出来。

⑶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观看一组图片:“直插云天”“横拦绿水”“巍巍斜山”等。

引导:这种美,是一种──(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请你们把这种美读出来。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请同学们再看这段描写,在表达方式上(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概括再具体)此外,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例如:

用了排比:这种美……这种美……这种美……。可引导学生读一读排比句。

用了对比:不是……也不是……而是……。可让学生仿句说话。

用了联想:宛如……好似……。可让学生继续想象。

刚才,我们体会到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作者是怎么写“野”的,

以下环节设计是让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和引导。注意调控课堂节奏,不要过细研讨。

4、体会水是“野”的──突出一个“活”字:

水是野的,那么你发现索溪峪的水“野”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片(或图片),看过后,有什么感受?

作者写索溪峪的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你觉得哪写得最有趣?谁能把这种“趣”读出来?

你发现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先概括再具体。)

5、体会动物是“野”的──突出一个“趣”字: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你发现山上的野物“野”在哪里?

我们来看看这些有趣的猴子(一组图片)。

谁来把猴子的趣味读出来?

你发现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6、体会游人是“野”的──突出一个“真”字: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你们是从哪里发现游人也是野的?

“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加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索溪峪的“野”,使他们“返璞归真”了。

三、回归整体,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感受到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我们再看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先从整体上概括写索溪峪的“野”,然后分别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这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作方法。以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

四、设计广告词,课外延伸

索溪峪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游人是野的,假如让你设计一段广告词,你想怎么设计?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我国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