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 赵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不单单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成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优秀品德。
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设备、媒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学评价等等。要使这些要素能够做到有机配合、有序运行,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就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这就是“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目标具体化为我们的重点教学过程设计奠定了基础,依据教学目标中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来制定、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的最完整的体现。如果说教学目标为内隐的话,教学过程就是它的外显。因此,教学过程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
例如:《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⑴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语言中,了解白杨的特点;
⑵对文中“只晓得”的排比句的教学,体会出“不晓得”的意思。
⑶“在通向新疆的路上……”的教学,再次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学习“只知道”的排比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孩子们“不晓得”的意思。
⑴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自愿去新疆工作;
⑵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也带到新疆去;
⑶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工作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引导学生理解边疆的建设者听从祖国召唤,自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畏艰险建设边疆的精神。
【重点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白杨的特点
1、朗读爸爸介绍白杨的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内容中体会到的?
(要点:高大挺拔、适应能力强、不畏艰苦环境。)
板书:
不挑环境,生根成长
2、自己读课文的前半部分,了解课文的前半部分中还有哪些内容表现出白杨的这些特点,为什么?
(要点: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3、练习朗读。
二、突破难点,体会思想感情
1、理解表白的意思。
2、了解“只晓得”的内容。
3、了解“只晓得”的写法是要表明“不晓得”。
4、讨论孩子们“不晓得”什么,老师指导学生划批、记笔记:
⑴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自愿去新疆工作。
⑵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也带到新疆去。
⑶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工作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5、师生共读,学生读“只晓得”的内容,老师读“不晓得”的内容。
6、练习朗读。
7、结合白杨的特点谈理解。
(要点:爸爸妈妈服从需要、爸爸妈妈扎根边疆、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非常艰苦。)
板书:
不畏艰苦,扎根边疆8、训练朗读。
9、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进一步理解爸爸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朗读15自然段。
2、理解这段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如不理解,先指导朗读。
(指导重音:许许多多、这儿、就在这儿、不管……总是。)
4、朗读,参考板书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按层次理解要表达的意思:
第一层:白杨树不畏艰险,顽强生长。
第二层:在新疆,有许许多多建设者,新疆需要他们,他们就在新疆扎根了,建设新疆。
第三层:祖国的建设者们不论在新疆还是在其他艰苦的环境中,都服从祖国的需要,不畏艰险,建设祖国。
5、小声读十六、十七自然段,理解爸爸看到小白杨时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的思想感情。
(要点:对后代寄予希望、扎根边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