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小学 陈洁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朗读、想象,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宋词,作者是谁呢?
(指名回答。)
2、我们还知道“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那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
3、过渡:那词人向我们描绘了乡村农家的什么景致呢?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走进《村居》吧!
二、学习上阕
1、指名读上阕,思考:
作者看到什么?
⑴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⑵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⑶指名读,师:
老师仿佛身临其境了,你看见了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⑷你觉得这番景色如何,说说你的感受。
(清新秀美恬静淡美。)
⑸指导朗读:
读出景致的美。
2、作者还听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子: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⑴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相媚好)
⑵可是我们从“茅檐低小”知道这一家农户生活比较清苦,但老夫妇为何如此快乐呢?他们在交谈些什么呢?如果大家把全词再好好读读,就知道了。
(学生自由朗读。)
⑶指名回答:
老夫妇可能在交谈些什么呢?
(谈风景、谈幸福的往事、谈三个儿子。)
三、学习下阕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请大家想象老夫妇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可能会想些什么?
(同桌讨论。)
1、交流:
⑴“大儿锄豆溪东”: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他辛勤劳作,孝敬父母,疼爱弟弟。
⑵“中儿正织鸡笼”: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贴补家用,减轻哥哥的负担。
⑶“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2、重点赏析“小儿”:
⑴你觉得小儿子有怎样的特点?
(调皮、淘气、天真。)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卧”字让我们感到孩子的顽皮,这个字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⑵那为什么称他为“无赖”呢?是不是老夫妇不喜欢他?你从哪儿知道的?
(最喜)
(“无赖”是说他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⑶指导朗读:
你喜欢这个顽皮的小孩子么?读出你的喜爱。
2、老夫妇见到这三个儿子,会谈些什么呢?
(指名说。)
3、现在大家能体会到老夫妇为什么如此快乐了吧?
(清新、秀丽、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让白发夫妻俩愉悦,“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再加上小儿又是这样顽皮可爱,怎么能不让他们觉得幸福,尽享天伦之乐呢!真是其乐融融也!)
4、同学们,我们再一齐来朗读朗读这种其乐融融的幸福吧。
5、品味“醉”字:
⑴白发翁媪真的是因为喝了酒醉了吗?说说自己的看法?
(“醉”是老人的陶醉,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这个“醉”是源于幸福的“酒未醉来人先醉”。)
⑵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也被陶醉了。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四、总结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2、查找有关江南、村居的诗词,和家长一起品读品读。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