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川省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陈涛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 将相和 >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通过初读,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板书:

廉颇、蔺相如

围绕“和”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了解失和的原因

1、既然有和好这一结果,必然就有失和的时候,是谁在闹不和?

文中有一句话最能看出他对蔺相如的不满,是哪句?

2、出示第16段廉颇的话:“…………”

抽读,齐读。师问: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然而为什么蔺相如的职位反倒比他高?(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立了功,所以…………)

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会

对于蔺相如的立功,廉颇是怎么认识的,再读读第二句。

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爬到廉颇头上去的吗?你同意廉颇的说法吗?那么蔺相如到底是靠什么立下大功,让赵王封他为上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探讨的。

三、学习完璧归赵

1、首先我们来看看蔺相如是靠什么做到完璧归赵的。

2、出示挂图一,画面上表现的是文中哪一小节的内容?(8小节)快速默读这节,看看面对强大的秦国,霸道的秦王,蔺相如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从中能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可以边读边做勾画和批注。

板书:

言行──品质

3、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

⑴“蔺相如看到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情形是指怎样的情形?(秦王双手…………绝口不提……)

在这情形下,蔺相如说了什么,再读。

他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也知道秦王没有想到璧会有毛病,体现了他的机智灵活,随机应变。)

说这话时,蔺相如会是怎样的语气呢?能在说字前加上恰当的提示语吗?带着你的体会读好这句。

⑵“他理直气壮地说:“…………”说着,他举起何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什么叫理直气壮?他为什么能这样理直气壮地对秦王说,他的理在哪?

谁来演演理直气壮的蔺相如,来对秦王说说这番话。全班再读: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是真撞还是假撞啊?

(假,瞅准秦王爱璧心切,从而加以利用。)

不管是真撞还是假撞,我们从中都能体会到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呢?

(勇敢,不畏强暴。)

师小结:正是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使他在秦王面前赢得了时间,还让秦王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来看看到了举行典礼那天,他又对秦王说了什么?

4、抽读“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从来不讲信用的”:

这番话他又是怎样对秦王说出来的呢?他为什么能这样大大方方地对秦王说,从这个大大方方你能体会到什么?

(句句在理,有他赴秦献璧的行为作证,赵国变被动为主动,秦国理屈,被动。)

一起来做做大大方方的蔺相如。齐读。

他这样做这样说的结果如何?

学到这,请你总结一下蔺相如是靠什么做到完璧归赵的。板书:机智勇敢

四、学习渑池会

1、那么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又是靠什么立下功劳的呢?自己默读,找出有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走到秦王面前……”

蔺相如说:“您现在……跟您拚了!”

第二句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他的勇敢?为什么,是真拚还是假拚?

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连命都豁出去了,他是多么勇敢啊!说这些话时,蔺相如的表情心情书上虽然没写出,但你一定能感觉得到,请你给这两处加上提示语然后再读读。

咱们就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2、渑池会上蔺相如靠的不是一张光说不做的嘴,他不畏强暴,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这仅凭勇敢就能做到的吗?除了机智勇敢,你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爱国)

3、他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那渑池会上的胜利,靠的仅仅是蔺相如一人吗?为什么廉颇也有功?(结合上下文,11段和14段)

五、学习和解部分

1、都有功劳,都是功臣,可如今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一心认为他是靠一张嘴上去的,“不和”就这样产生了,到后来将相又是怎样和解的呢?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和好还是得从他们的言行中去找答案。

2、自渎,勾画有关语句,批注感受。

3、小组交流,你认为将相靠什么和好的。把有关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4、全班交流:

在对蔺相如的态度上,廉颇开始是“很气”,后来又觉得“很不应该”,这是为什么?师点拨。

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为什么”那又为什么要躲着廉颇?

(引导学生回顾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立功的情景,再与对廉颇忍让的言行对比,突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

教师板书:

“顾全大局”

⑵“秦国所以不敢进攻赵国”…………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蔺相如的话是对的(引导学生体会;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大作用。)

板书:

英勇善战

廉颇贬低蔺相如的功劳,蔺相如却充分估计廉颇作用,两相对比,廉颇的态度自然也有了转变,认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和好。

请看挂图二,书上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抽读18段,谁来说说什么叫“负荆请罪”?

廉颇认识到自己错了,登门请罪,文中为什么把认错说成请罪?

(突出廉颇对自己错误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只有从国家利益出发,才能有这么深刻的认识,突出他为了国家利益,知错就改的品质。)

学生齐读“负荆请罪”一节。

小结: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将”是那样的诚恳、坦率,“相”是那样襟怀宽广。为了国家利益,将相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

六、总结全文

1、教师指板书:

这些品质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学习了廉颇、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学到了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故事内容,文中人物,你想评价谁?说说你评价的理由。

将──相

廉颇和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2、对下联:

蔺丞相机智勇敢──巧斗强秦

廉将军知错就改──负荆请罪

齐心护国佳话永传

【课后反思】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赞扬了蔺相如和廉颇的高尚品质,说明了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将相之间要加强团结的道理。本文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纵横交错的矛盾冲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是本文篇幅较长,为了不中断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完整地体现作者精妙的艺术构思,我把全文三个故事的读议安排在一节课之中,体现了长文短讲。

根据大纲和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这节课为了完成前两个教学目的,我对教学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为了做到长文短讲,抓住一个线索,即抓住“和”字组织教学

《将相和》的题眼在“和”字上,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我首先用逆推式方法提问,揭示矛盾,直奔中心。“将相为什么不和”一问,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打破了从头学起的老框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再抓住“蔺相如是不是靠着一张嘴爬上去的”自然导入第一个故事的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前两个故事的学习带上了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通过一、二个故事的读议把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树立起来,廉颇的错误说法不批自倒。再讨论将相是怎样和好的,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虽然功勋卓著但能知错就改的精神,最后总结将相和好的原因──为了国家的利益,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令人肃然起敬,达到文道有机的统一。

二、为了做到长文短讲,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将相和》写了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又都有自己的起因、经过。如果不分主次,从头道来,不仅浪费时间,也不符合学习规律。所以,我采取了抓主要章节重点读议,回顾、照应、牵动全篇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三个故事比较,第三个故事是主要的,它既体现了题意,又是全文故事发展的高潮。我把它做为重点读议的内容,力争读深议透。在这一段中,我注意了在比较中分析人物形象,抓住蔺相如与廉颇言行的比较,廉颇前后不同言行的比较。而这三种比较又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启发学生从人物言行中发现比较的对象,获得比较的内容和材料。这样不仅在比较中更鲜明地突出人物形象,而且通过回顾照应使学生领悟到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前两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读议时只抓住最能突出人物品质的章节,其它内容留给学生自己解决,体现了教方法、留余地的精神。前两个故事,无论是结构还是情节,都有相似之处,两相对比,又处理为前者详,后者略。学习第二段时,可以使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既突出了重点,又体现了有扶有放的原则,培养了学生读书的能力。

三、为了做到长文短讲,始终突出一个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在读议第一段开始,教师就明确提出训练重点和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理解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并贯穿读议始终。在学习第二段时,又提出按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再次强调训练重点。读议第三段时又提出“要想知道将相为什么和好,还要在他们的言行中找答案。在总结全文时,先总结人物品质,然后提出“这些品质课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课的主要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言行。为了巩固训练重点,我还在第三课时安排学生读“负荆请罪”一节,要求学生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的品质。

四、为了做到长文短讲,精心设计思考题

1、逆推式问题,意在理清思路,弄清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教材难点。比如,“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是不是靠一张嘴”一题,就需要学生逆推到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中蔺相如的表现;又如“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一题,又要求学生回顾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明确三个独立的故事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的。

2、对比性问题,意在突出人物品质:

读议“负荆请罪”一节时,教者提出“廉颇当初对蔺相如的态度很不服气,后来为什么又觉得很不应该?”通过比较,廉颇坦率的性格,为了国家的利益知错就改的形象更加鲜明了。

3、深究性问题,意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有些问题表面看上去很简单,但一深究就会发现还有很深的含义。比如“负荆请罪”一节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廉颇知错就改,他为什么把认错说成是请罪?“突出了廉颇对自己错误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只有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才能有这样深刻的认识,突出了廉颇的形象,深化了中心思想。

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具体表现在我对文本的钻研和对课堂生成的把握上。如在请学生回答蔺相如到底是“真撞”还是“假撞”时,学生根据前文所写蔺相如答应秦王“一定要把璧送回来”和秦王对壁的喜爱之情来判断,都一致认为是“假撞”,我也就立即肯定了学生联系前文来思考的想法,从而没有引导学生再去深究文本,体会蔺相如当时一定有以死相逼的勇气,在“假撞”的外表下有“真撞”的决心。另外,在体会蔺相如后两处与秦王对话时为什么能够“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而秦王为什么又只得“客客气气”把他送回赵国时,学生虽然能紧扣课文语句来回答,但没有联系整个历史背景去体会秦国当时的地位和对外策略,此时我对课文的处理可更深入些。最后,在感悟将相品质时对于他俩共同的爱国之心我过早让学生归纳出来,但如能在最后追究将相和好的原因时再点明板书出“爱国”二字,岂不更有意味?

生态理念下的课堂是充满挑战的,它要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更深入,它要求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更灵活。这一节课上完后仿佛又回到了一个新的中国,让自己充满期待与激的投入下一节课中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