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将相和》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 特级教师 曹永鸣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 将相和 > 《将相和》教学设计

【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而成。本文讲了一个被世人传为佳话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武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之间由和到不和最后和好的一段佳话。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对于这样一篇以故事性见长,主要情节和人物可谓家喻户晓的传统长篇课文来说,该怎样去处理教材呢?我认为通过反复研读,读懂三个小故事的大意并初步认识将相二人的个性品质,在此基础上,把三个故事联系起来认识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将阅读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握全文、认识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上,向学生渗透联系看问题的逻辑观。此乃教学目标之一。

另一个教学目标也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初读课文时,学生很容易把握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廉颇的知错能改等个性品质,而对两人之所以能化干戈为玉帛的内在思想品质──都能看到大敌当前的严峻现实、都能以国事为重、都有一颗爱国心往往知之不深,认识模糊,因此将其确立为第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及主要特点】

一、突出训练重点,摒弃繁琐分析

本课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淡化故事情节教学,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先从回顾初读情况入手,引导学生理清三个故事各自的因果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领会全文及三个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这一环节侧重读的训练,以读懂为基础,向读深、读透、会读过渡,以学生学会读书为目的,解决传授知识与培养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是以写为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练笔,以写促读,给学生写真话、抒真情的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检验读的效果。

二、强调务本求实,深刻理解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它的工具性决定了要以学习语言、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搞创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目的、性质、任务的基础上,在务本求实的训练过程中,做到不唯教材,不唯教参,不唯教案,“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重学情,重学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这节课中,我把写的训练挤进了课堂,它既是读的深化和检验,又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我手写我心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

本课教学的主导思想是要尽量地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做的过程放给学生,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比如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就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尽管学生的书写还不尽如人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们在这节课中又多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这样做比老师自己写更有意义。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求异性、批判性、直觉性几大特征。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瞬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比如在理解“渑池之会”的结局时,我发现学生们的认识趋同,于是我引导他们讨论:“渑池会上,秦王与赵王是打成平局,还是分出了胜负?”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的思维由发散到辐合,由浅入深,也悟出了读书的方法──读细想深。

又如写的训练设计,我给学生的提示是开放性的:“×××,我真()你”。这个题目既让学生有话可写,又能以对话方式写出亲切感来,使所有学生能够很快地产生写作的动机,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